她,曾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30余载,刚正不阿、责任心强、一心为民。如今,她积极投身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特有优势,时刻将来信来访的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情,让上百起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法院百朋法庭特邀调解员覃志蔚。
2024年底,一纸诉状打破了老友间多年的情谊。原是程荣(化名)因工程项目需要,在杨林(化名)的建材公司购买10万余元的货物,约定3个月后程荣收到工程款就立即付清货款,但期限届满后,程荣迟迟没有给付款项,杨林多次索要无果,一气之下,将程荣诉至柳江法院。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案件委托给百朋法庭特邀调解员覃志蔚进行调解。
此刻,杨林和程荣坐在调解室里,互不相让,满脸怒容。“老杨,我的工程款被第三方公司拖欠,你现在让我立刻还款,我一下子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这钱你都多久没还了?别人都知道买东西必须给钱,这是不变的道理!”10万余元的欠款点燃了两人心中的怒火,昔日的把酒言欢化作今日的剑拔弩张。
调解一时陷入僵局,覃志蔚再次梳理双方观点,试图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看到程荣情绪平稳后面有愧色,便决定从其入手进行劝说。“你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了,肯定一起经历过各种困难和误解,如今怎就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了呢?10万元的欠款就将你们的情谊斩断,得不偿失呀!”
覃志蔚从情理的角度与程荣一起分析案件情况,向其普及法律知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提出合理的调解建议。经过一番释法析理,程荣被覃志蔚的真诚和耐心所打动,表示愿意想办法偿还欠款。最终,双方达成了分期履行协议,该案得以妥善解决。调解室里,两人的手终于又握在了一起。
“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法律知识,更需要积极在当事人之间架起沟通桥,耐心调解每起案件。‘预防在前、调解在早、处理在小’是我做调解工作的第一原则。”覃志蔚说。
从人民教师到人民陪审员,再到特邀调解员,身份上多重转变,让她有了自己独到的办案方法,她将教室里的“育人经”化作调解时的“连心诀”,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办实事”,手握多元调解的钥匙,开各种矛盾纠纷锁。2024年,105起民事纠纷案件在她手中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今后,柳江法院将继续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解纷工作,不断吸收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中来,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的行业特点和优势,构建具有柳江特色的多元解纷格局,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解决纠纷渠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