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做法官,当如邹碧华
2022-06-17 08:50:4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马玮
 

  邹碧华有着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信念;有着信仰法治、公正司法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有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昂扬激情和斗志;有着乐于奉献、清廉正派的职业操守和作风。做法官,当如邹碧华。

  2012年,昔时的我还在高校担任教职,应法律硕士授课需要,亟须理论深度和实务价值兼具的参考书。筛选图书的过程中,时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邹碧华的《要件审判九步法》进入我的视野。自此,该书便成为我珍藏的法律适用类经典书籍之一。2020年,山东省面向高校教师公开选拔法官,2021年1月,我正式入职,开始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为了尽快裨补民事审判技能的阙漏,携带到办公室的第一本书,便是邹碧华的《要件审判九步法》。2021年6月,在调查一起名誉权侵权案件时,我虽然一再向当事人释明经济纠纷并非名誉权侵权的违法阻却事由,但当事人始终不予理解,言语中还带有些许责备与抱怨。庭后,我被强烈的挫败感打击得萎靡不振,一个人独自在资料室踱步,邹碧华主编的《法庭上的心理学》映入眼帘。自此,邹碧华的这两本书便成了我审判工作的参考宝典。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书中不仅有一位前辈对审判经验与技能细致入微的分享,一位新时代好法官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他有着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信念;他有着信仰法治、公正司法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他有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昂扬激情和斗志;他有着乐于奉献、清廉正派的职业操守和作风。做法官,当如邹碧华。

  初心不改傲骨铮铮,守护公平正义。

  人们常说,法官是法律人的终极职业梦想。我们研习法律多年,一直梦想着能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现在我们身后高悬着国徽庄严肃穆、胸前佩戴着天平熠熠生辉,我们身着法袍、手执法槌,穿梭在事实和法律之间,平衡着社会各种价值、裁判着人间善恶美丑、寻求着世间公平正义。自做法官以来,亲朋好友、师长学生常常问我:后不后悔?我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悔!”但内心深处偶尔也有担心:当日复一日的在办不完的案件、写不完的判决、忙不迭的事务中循环,届时的我是否还能初心依然?可想想将生命都奉献给司法事业的邹碧华,他始终保持着对司法工作的真心热爱,始终迸发着对司法工作的极大热情,这就是初心不改,这就是矢志不渝。在他看来,“爱一行、干一行”只是顺势前行,“干一行、爱一行”才是砥砺奋进。环顾四周,身边也有着像邹碧华一样的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法官。他们几十载如一日,不为名利、不计得失,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审判工作之中。他们坚定地走在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兢兢业业地处理着每一起案件、认认真真地撰写着每一份判决书,以自己的默默奉献展示着法官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信条。他们坚持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并重,他们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向全社会彰显出人民司法的公信与权威。做法官,就要学习他们这份初心不改的执着,用法律人的铮铮傲骨践行法治,尽一生之力守护世间的正义与公平。

  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彰显法治底蕴。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一项技艺在基本完成技法的精熟后,如果继续修行,便会逐步达到掌握或领悟天地规律的境界。邹碧华就是这样一位专业能力卓越的法官。他说:“从我们选择做法官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注定要面对当事人的期待;面对着期待,我们就必须承担起这个职业所带给我们的沉重责任。而离开了专业的思维方式,所谓的责任只能是一种空谈。”邹碧华业务精湛,他有着鞭辟入里的办案思路,他有着抓住案件要害的敏锐目光,他勤于思索、善于总结,将自己在审判工作中掌握的核心技能总结提炼形成理论,他希望通过“九步法”帮助法官们“像个法律人一样地思考”,掌握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判方法。他说,“一个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法官,就能让带着满脑子糨糊来到他的法庭的当事人,带着清晰的答案离开。只有这样,他才是一名合格的法官”。环顾四周,我们身边也有着像邹碧华一样的能力出众、业务高超的法官,他们深谙审判规则,精于法律适用,善于裁决复杂纠纷。他们有着深厚的法学功底和极高的法律素养,是各自领域的审判权威。他们将理论研究与审判经验结合,著书撰文,硕果频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法官不是工匠,法官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随着时代发展,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审判工作不会是简单的事实与法律的对号入座,它需要审判者能够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法官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法学理论功底,以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充分、严谨的解释和论证;必须具有娴熟的司法技能以作出公正高效的裁判。我们必须向审判专家学习,刻苦钻研、锐意进取,锻造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己的办案能力,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专业形象,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法亦有情温暖和煦,传递司法温度。

  法院是纠纷最集中的地方,万千的人和物在这里上演着无数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兄弟过堂、父女对簿、夫妻反目……每一个纠纷都在等待着法官的裁断。可法官不是冷冰冰的办案机器,每一个案件背后鲜活的个体都在等待着法官的共情,每一个案件背后复杂的人性也在等待着法官的判断。一个法官,在坚守规则、明察决断之外,必须有着设身处地但理性的共情,让司法既保有刚性又充满温情。邹碧华在其主编的《法庭上的心理学》中写道,“当事人所面对的是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而绝非冰冷的法律适用机器。也正因如此,当事人所感受到的是法律对每一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以及法律真正强大的力量。”环顾四周,我们身边也有着像邹碧华一样的既坚持法律刚性又满怀司法温情的法官。他们深知冷冰冰的一纸判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纠纷,反而使得矛盾积攒得愈加深沉。他们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件,从不抱怨,一如既往全心工作,始终耐心细致解答当事人的疑问。他们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地冷漠审案,而是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心真情感化当事人。他们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的心声,解法结更解心结。他们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尊重和理解贯穿于案件办理的始终,用法律温暖人心,将法理、情理有机融合。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许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但他们用细致与温情,为肃穆的正义天平增添一抹灵动而温暖的亮色。做法官,就要学习他们刚柔并济、司法为民的情怀。因为,法官有温度,法律就有温度;法官有深情,法律就有深情。让我们用法律人特有的智慧和独有的温度,使人民群众感受着司法的公正与温情。

  邹碧华曾说过:“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个意义,在无限接近这个意义的过程中,人生的价值便得以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法官们,他们如怒放的梅花,铮铮傲骨,守护着公平正义;他们如金黄的稻谷,满腹硕果,彰显着法治底蕴;他们如拂面的春风,和煦柔情,传递着司法温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他们为楷模,无限接近他们的时候,将成就我们作为人民法官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