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讯(祝欢 吴英杰)“谢谢法院,谢谢法官!讨了这么久的工资,终于要回来了……”2月13日,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批劳务合同纠纷案件,36名农民工工资全额执行到位。
多年前,被执行人王某独资经营了一家门业公司,雇用邓某等36名工人从事木门生产、雕刻、运输等业务。2024年5月,该公司和王某共同出具欠条,载明尚欠邓某等人工资共计63万余元。因公司和王某并未在承诺期限内及时给付,众人遂向当地人民调委会寻求帮助。
案件经人民调解并由法院司法确认,但公司和王某迟迟没有履约,大伙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干警王超雄收到案件后,经类案查询发现,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及王某名下还拖欠供应商材料款、银行贷款,并衍生出诸多执行案件。再加上公司早已停产歇业,还有尚未缴清的厂房租金、水电费,上述欠款超400万元。
“厂子停产,工资也没有着落,我们是公司不能住,有家不敢回。”以老邓为首的几位工人充满了担忧。
执行期间,法院依法查封了公司名下三台机器设备并冻结相关银行存款账户,但因机器设备陈旧贬值、银行账户仅有少量存款,远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此外,王某名下仅有一处房产,案件执行面临困境。
各方都在要钱,但钱从哪里来?王超雄想到了拍卖王某名下的房产。
为提高司法拍卖效率,让回款有保证,王超雄会同执行团队及时制定工作方案,一方面积极做被执行人王某思想工作,确保顺利腾退房屋;另一方面提前介入,事先对拍卖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查。
之后,王超雄向被执行人王某分析案件执行的利弊,从现实困难到法律风险,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解释,并争取到王某及家人的配合。同时联系房产中介,积极为王某寻找合适的租房房源,最大限度减少对其生活的影响。
为提高房产法拍效率,法院及时启动不动产处置绿色通道,在查扣、上拍、成交三个阶段,分别采取分类保管、畅通评估拍卖节点、成交后快速实现交付等快捷措施,并积极引进同行业买受人、不动产定向询价机制,以节省费用。拍卖期间,更是积极动员各方在网拍前适当“吆喝”,通过微信朋友圈、中介公司、抖音等途径扩大知晓度,推动拍卖顺利进行。
因法拍房屋位于乡镇主街区,周围多沿街商铺,市场前景看好,又得益于前期工作的投入,房产拍卖过程仅历时一个月,最后以166万元一拍即成。拍卖款到位之后,法院立即发放工资,案件圆满执结。
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事关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也是人民法院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的题中应有之义。自2024年7月以来,江山法院共执结涉欠薪案件93件,执行到位金额266万余元,让农民工安“薪”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