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造浓法治氛围,增强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既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近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会议介绍,如何做到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悠悠文明,积厚流光。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留下了灿若星河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遗产。诸如“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等思想和文化精神,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着养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列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并指明了具体实施路径。比如,挖掘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对我国法律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弘扬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加强对法律文化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挖掘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加快打造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新阵地、新载体,既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的重要举措。这方面的工作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应当看到,现实中,部分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信关系不信法、信人情不信法、信闹不信法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也提醒我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造浓法治氛围,增强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既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各地应当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有关家国情怀、德法相辅等法治理念与精神,从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中汲取养分,择善而用,做到“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一步活起来、传下去、润人心,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既是党的二十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加强新时代法治建设需要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要求。各地要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积极推行优秀法治文化作品鼓励支持政策,加大对法治文艺精品和法治文化基地的扶持力度,努力促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凝心聚力夯实法治根基,更好地为“中国之治”加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