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民史观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2022-12-23 09:42:0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胡文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立场思考问题,站在人民的角度解决问题,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强化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突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往的辉煌和未来的道路,已证明并再次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民史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仰望的星空和脚下的道路。

  弘扬人民史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业已证明的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无一不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基所在、血脉传承、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源于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只有依靠人民的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离开人民谈创新、谈发展是苍白无力的,脱离人民讲理想、讲信仰是毫无意义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不仅仅是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要求,更是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人民的所思所想出发,洞悉人民的愿望、尊重人民的实践、集中人民的智慧,形成为人民所拥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使之指导人民重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彰显了真正的英雄史观,即人民史观。

  弘扬人民史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力量源泉。1921年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年,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这一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刻在党章中,刻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在这样的初心、使命的引领之下,无数的革命先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重要一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意义深远的转折点,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从此,中国人民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更进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外部环境,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复苏难题、地区冲突不断;内部环境,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持续平稳增长成为总基调,党领导中国人民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建党百年来,中国由贫穷落后、千疮百孔变成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年来,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百年来,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之路不断进发,而这些都是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披荆斩棘,不断奋斗出来的。

  弘扬人民史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采取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变革意义、突破意义的措施,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继续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持续、平稳、向前发展,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变革意义的伟大成就,将我国推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同时,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倾听人民的心声,满足人民的期待;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扬人民史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党中央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定位为全面脱贫,开展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工作,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指导脱贫工作,推进精准扶贫,并躬身践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脱贫攻坚的胜利,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写照,是熠熠生辉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承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作者单位: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