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的“分身术”
八仙山世界立佛、凉桥、民清街,让四川屏山县龙华古镇充满神秘文化色彩。野生大熊猫、熊入人家的故事,几度上央视。龙华也成为屏山的名片之一。
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很多故事无人知晓。只有那些探秘者总想解开谜团。
2019年初,在这些深山老林的幽静地方,来了一群法院工作者。
他们可不是来探秘的,而是来扶贫的,要让老百姓不再肩挑背磨,告别落后的农村生活。
高山多雨,尤其秋冬季节,烟雨绵绵,让这个古镇有“烟雨龙华”之称,法院的十余名干警分别在不同的村“安营扎寨”,吃住在乡下。屏山县人民法院院长田华清(以下简称“老田”)也常驻镇上,开展驻村指导工作。
习惯了城市喧闹的生活,入驻深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说真的,很多干警开始并不适应。老田以身作则,让驻村干警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作为扶贫工作的留守人员,依然能从工作微信群里,透过图片感受他们在扶贫一线的生活:穿着靴子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走进农家与群众攀谈、汽车在路上打滑推车、山洪爆发排查灾情……
对于干警来说,为推动脱贫攻坚,都要求全脱产,与原单位工作无牵。但对于老田来说,单位的工作一样没有少。
上午在龙华镇扶贫,下午就得到县城开会,还得时不时到单位安排部署工作,得让老田有“分身术”。
让老田实现“分身术”的第一工具,就是190号“摆渡”车。为了深入群众方便,也及时在县城和龙华开展工作,驾驶员小钟其实也名副其实成为驻村的一员。
我与老田去龙华同行过2次,出行时间和归途时间无法事前预料,哪儿最急就赶往哪儿,是“摆渡车”运行的规律。
前不久,我们晚上与他从龙华回到县城,以为可以在家休息一下,9点多,他在县城刚开完紧急会,又得赶上第二天一早在镇上的会议,只能连夜往回赶,再次到达龙华时已是次日凌晨。
实现第二个“分身术”的是小镇法庭。为便于老田审核签发公文,龙华人民法庭为他安排了一台内网电脑。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可以看到文稿签发痕迹在晚上十一、二点。
实现第三个“分身术”的就是手机了,法院建立了工作群和扶贫工作群,如果不是需要亲自到场,常常可以看到老田在群里安排工作。
作为在办公室工作的我,常常需要他签发稿件。而老田对于我发送的稿件从不简单要求我重改,通过他的手机软件编辑,修改,常常“一心多用”,半夜返回修改版屡见不鲜。
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这个魁梧的老田也有身体吃不消的时候,11月,县人大常委会视察法院,他胃出血请假,可当代表委员出现在法院时,老田还是出现了,并用沙哑的声音开始了汇报……
也就是老田有了“分身术”,才让他出现在扶贫一线,单位安排工作现场,不分白天还是黑夜,放弃周末,不顾健康,他总是忙碌着,践行一名普通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奔走在脱贫攻坚和推进法治平安建设的第一线。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