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执行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2007-09-05 11:27: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浩亮 周万春
  笔者长期从事执行工作,为执行付出过汗水,饱尝过辛酸,得到过宽慰,其中的苦与乐,非执行法官不能体验。执行是一门艺术,愿将拙作与广大执行一线的干警交流,以期抛砖引玉,使执行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成功执结一起执行案件,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案情分析要透彻。不能按部就班地采用寄送执行通知书,查找财产线索,采取执行措施这样简单的执行模式。必要的前期准备必不可少,找准切入点、寻找突破口是关键,必须查明矛盾的焦点,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根据案件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执行方案。要透过法律文书,了解双方真实的诉求。对于调解书等案情记载简单的,须调取审理卷宗,阅读开庭笔录等原始材料。必要时走访当事人和周围群众,通过捕捉当事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准确分析案情,有针对性地采取每一项执行措施,做到一案一策,对症下药。

  二是思想疏导要到位。服判才能息诉,应在思想疏导上下足功夫,以思想疏导为主,向被执行人宣传法律,讲清责任和后果。充分利用社会化大调解网络的力量,积极邀请调解委员会、执行联络员、有威望的村民等主体参与做思想疏导工作,从法律和人情等角度帮助分析利弊得失,解开被执行人思想上的疙瘩,动员其主动履行义务,配合执行。同时还要提前做申请人的工作,告知其权利义务,分析可能执行不能的客观因素,增强申请人的风险意识,消除申请人对被执行人的对立情绪和矛盾冲突,把人性化的执行贯穿始终,努力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三是强制措施要恰当。对明显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在思想疏导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应坚决及时的采取强有力的执行措施,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利益。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在发送执行通知书的同时,想方设法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果断采取控制性强制措施,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对标的小、被执行人态度恶劣等情形,可以要求被执行人即时履行,如拒不履行即时采取搜查、拘留等强制措施。执行中要讲究执行艺术,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灵活采取,控制性措施与处分性手段交叉运用,打破被执行人的侥幸心理。适时借助新闻媒体对拒不履行或长期遁形的“老赖”进行曝光,降低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敦促其履行。集中执行行动和重大案件的执行要慎重,达到执行一案,威慑一方的效果。

  四是社情民意要关注。对待执行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这项不能完成100%的工作,要正确对待投诉、信访。申请人追求的是执行结果,而忽视了执行是个艰难的过程,当诉求长时间得不到实现时,往往通过投诉信访引起上级的重视,信访投诉的真正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反映诉求。面对投诉信访,执行干警应从大局出发,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分析原因,相当数量的信访投诉申请人对执行干警的不理解、不信任,要多检讨自身的原因,多与申请人思想交流和执行措施通报,作好法律释明工作,讲清当事人的责任和诉讼风险承担,对其提供被执行人财产和下落的线索,及时采取措施并反馈,促使其理解执行工作。要坚持文明执行,尊重被执行人人格,强制措施要适当,避免因违法执行导致的来自被执行人的信访投诉。要认真排查梳理可能引发信访的案件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彻底压降信访投诉,打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在喜迎十七大、奥运会的特殊时期,作为执行干警,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正视执行工作面临的压力和问题,摆正心态,狠抓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思想业务学习,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执行事业中。同时,要有计划地统筹安排日常工作,整合执行内设机构和人员,组织好、协作好、配合好,灵活、科学地采取执行措施,形成执行合力。并且,要不断探讨执行艺术,争取在执行方式方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