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海棠花”开了
2025-02-18 09:51:4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姜郑勇 张金 杨雅惠
 

  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的老公园附近,有一条惬意恬静的小巷,名为“金花巷”,这里自古便盛行侠义之风,走出了上甘岭的战斗英雄、首漂长江的民间好汉;这里曾经历抗战时期的“8·19”轰炸,但几面古墙依然顽强挺立……一个个口口相传的故事为小巷增添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海棠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此,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海棠花开·少家邻”司法品牌,推动婚恋家庭、邻里关系、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当事人来到法庭向彭洪蔚表示感谢。

  为了卢奶奶的幸福

  夏雨总是匆匆而来,阴阴沉沉的天、淅淅沥沥的雨,像极了来法庭诉讼的人们复杂的心情。

  “袁法官,这有一个案子,案情有点特殊,原告已经80多岁了,您要不下来一趟?”

  “好的,我马上下来。”挂完电话,法官袁倩倩叫上书记员急匆匆下了楼。

  刚到楼下,一位眼神浑浊、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吸引了袁倩倩的注意。“81岁的母亲起诉两个儿子的继承纠纷?”接过书记员递过来的卷宗,袁倩倩带着疑惑翻看起来,最后还是决定和原告卢奶奶促膝长谈,了解她的真实想法。

  “法官,我今年81岁了,没什么文化,眼睛基本失明,而且腿脚不便,需要请陪护照顾日常生活。2021年,我丈夫去世后留下了147万元遗产,但没有留下遗嘱。当时,这笔钱由我的大儿子保管。但在未经我同意、签字的情况下,两个儿子起草了一份协议,将这笔钱由三人平分。这笔钱是我们老两口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一辈子攒下来的血汗钱,不应该这么分,请法院为我做主!”卢奶奶无奈地搓着手,眼眶逐渐湿润。

  “涉及高龄、残疾老人的案件办理不宜拖延!”在认真分析案情后,袁倩倩认为该案件直接判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作为四川省民革乐山市委会“同心·法律服务团”成员,袁倩倩有着丰富的宣讲法律、调解纠纷的经验,她将双方当事人分开做工作,从法理、情理角度出发,一边宣讲夫妻共同财产、遗产继承等相关法律知识,一边从中华传统美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层面耐心地劝说各方。

  经过多番不懈的努力,卢奶奶和两个儿子达成了新的调解协议。一家人重续了亲情,卢奶奶晚年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早在2021年,海棠法庭就开设了适老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对高龄、行动不便或居住偏远的老年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就地调处、巡回审理等司法服务,受到群众称赞。

  回归的父爱

  “法官,我是原告的法定代理人,是她的父亲。我女儿是二级残疾,没有诉讼能力,来不了法庭。”在离婚案件的庭审现场,女方父亲激动地向法庭陈述案件事实。

  “2016年,我女儿与被告登记结婚,2018年生育一子。婚后,被告经常酗酒闹事,对老婆孩子毫不关心,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双方从2021年起分居至今,女儿和外孙一直跟随我们老两口生活,我们要求法院判决两人离婚并由我们来照顾外孙。”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官彭洪蔚了解到,原告除身患残疾外,还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每月仅领取270元低保。而她的父母是某单位退休职工,有固定住房,每月领取7000余元的退休金。被告则无工作、无收入来源、无固定住所,在与原告婚前已育有一子。

  为了尽快确定子女直接抚养主体,妥善解决家庭纠纷,彭洪蔚来到了原、被告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和孩子在读幼儿园。社区工作人员和幼儿园老师介绍,孩子目前身体健康,一直随其母亲、外公外婆共同生活,由外公外婆代为抚养照顾并接送孩子上下学。被告系独自在外居住,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有酗酒的恶习。

  从最有利于子女利益的角度出发,法院判决原、被告双方离婚,孩子随原告生活,由其外公外婆代为照管。

  “离婚了,就让彼此间的仇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吧。但是孩子还年幼,不应为父母破碎的感情埋单,希望你能承担起一位父亲的责任。”判决后,彭洪蔚多次在电话和微信中与被告沟通,从法理情角度去解这个小家的“千千结”,努力挽回一名父亲对子女的爱。同时向被告送达《家庭教育指导令》,明确履行父母抚养、教育等法律义务。

  “我认可法院判决,也愿意照顾孩子。谢谢彭法官这些天的耐心教育与引导。我想做个好父亲。”一周后的回访中,被告带着孩子来到法庭,向彭洪蔚表达了感谢。

  一张圆桌、两组沙发、三盆绿植,这就是海棠法庭的少年家事调解室。在这里,没有“原告”“被告”,只有“父女”“夫妻”“儿女”,没有严肃冰冷的气氛,有的是耐心听当事人诉说的法官。

  珍贵的礼物

  “市中区民政局担任孩子的监护人,是怎么安排她的生活学习呢?孩子是否适应新的环境?”

  不久前,海棠法庭受理并宣判了乐山市首例由民政局申请的撤销法定监护人资格案,依法撤销有犯罪前科且怠于履职的法定监护人资格,并指定乐山市市中区民政局担任孩子的监护人。

  案件宣判后,孩子的状况便成了承办法官敖勤的心头牵挂。

  “我想要画五个苹果,送给法院的叔叔阿姨,还要送给福利院的杨妈妈和张老师。”当敖勤来到福利院,把水彩笔、蜡笔等小礼物送到孩子手上时,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用力地眨着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用稚嫩的声音悄悄告诉法官阿姨,“我喜欢这里,喜欢阿姨,也喜欢苹果。”天真又乖巧的样子让大家感到欣慰又心痛。

  看着福利院里温馨整洁的住所、干净卫生的食堂、宽敞明亮的教室,了解到孩子已经在幼儿园上学,生活学习情况都非常良好,敖勤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向民政部门、福利院工作人员对孩子的精心照顾表示感谢。“五个苹果”也成为大家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