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河南省范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目标,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全力开展好集中执行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持续发力,一“执”到底,让“小案不小办”,最大限度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推动生效裁判落实到位。2024年,范县法院开展集中执行52次,执行完毕率45.61%,同比上升4.31%,执行到位率51.63%,同比上升3.43%,执行到位金额1.35亿元,执行质效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范县法院在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前,做动员工作。
在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中,执行法官来到被执行人家中,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法律义务。
在一起物权保护纠纷案件中,执行法官联合派出所民警来到被执行人家中进行现场执行,全力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在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执行法官仅用时25天,就执行到位金额49万元。为感谢法院高效的执行工作,申请执行人将一面锦旗送到执行法官手中。
在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中,执行法官依法拘传一起涉劳务合同纠纷案的被执行人,督促其尽快履约。
情牵民生福祉
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感谢法官,有了这2万多元,孩子们的学费就有着落了!”几天前,赵某还忧心忡忡:8名工友的12万元工资能不能拿回来?近日,领到执行款后的他眼含热泪,久久难以平静。
“工友们要我一定要代他们向法官表示感谢,没有法院的帮忙,我们这几个月就白干了!”
赵某和罗某等8名申请执行人是贵州人,被执行人徐某是范县本地人,曾在贵州承包工程。工程完工后,尾款一直未结算,导致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
“干完活工资都没给,包工头就不见人影了。他不是我们本地人,根本找不到他。”刚开始,赵某很是发愁。
“真是没办法,我们才起诉到法院。本来没抱啥希望,没想到法院真给我们执行过来了,点赞!”
范县法院执行法官在受理该案件后,了解到该案件涉及8名农民工工资,且申请执行人均为外地人员,就格外上心。虽然连续6次集中执行时都到过被执行人家中,却一直没见到人。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7次集中执行专项行动时,执行干警将被执行人堵在家中,且成功拘传。
经过执行法官耐心地释法明理,面对执行的巨大压力,被执行人徐某当场将12万元案款全部履行完毕。
这只是范县法院情牵民生福祉、开展集中执行的一个缩影。为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省、市法院开展专项集中执行的要求,范县法院前瞻谋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激活制度效能。“一把手”亲自抓,树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以一“执”到底的决心,努力让胜诉当事人获得感更足、公平感更强。另一方面,全面摸排研判,用足用活强制措施。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司法理念,专项行动期间,执行干警加班加点,直奔被执行人住所,现场核实调查,全面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
范县法院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执行案件精准发力,提前制定集中执行工作方案,部署各组路线及任务。对每一起案件尤其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定人定责。组织开展“涉民生和5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根治欠薪、百日攻坚”等一系列集中专项行动,并邀请代表委员见证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认真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耐心细致释法说理,多措并举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对具备履行能力,故意隐匿财产、逃避、妨碍执行的行为人,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纳失、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范县法院开展涉民生集中执行专项行动37次,全年曝光、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200余名涉民生案件的被执行人,罚款、拘留70余人,共执结涉民生案件260余件,到位金额6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
胸怀发展大局
打造服务营商“助推器”
“一年多了,这件事儿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头。现在商铺终于腾出来了,感谢法院,谢谢!”申请执行人某企业的法人代表动情地说道。
这名法人代表提到的商铺所在商场,之前曾发生租赁纠纷,后被案外人占用并投入经营使用。执行干警多次与对方沟通,但商户对腾退工作意见较大,一直拒不配合,申请执行人这边心急如焚。
该起案件的执行不仅涉及申请执行人某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实际占用人等多方利益平衡,腾退工作难度大。
在开展集中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逐一走访商户,对各个商户进行清点、登记,并规劝商铺配合执行工作。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向商户释法明理、倾听诉求、解答疑问。同时,说明不配合执行生效判决的后果。
最后,商户主动配合腾空,商场成功交付给申请执行人。
一直以来,范县法院坚持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一是精准发力,助企纾困显成效。针对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终本出清”集中攻坚行动,清理出一批长期未结的执行积案,执结一批疑难复杂的执行“难案”,化解一批涉企业、涉金融的执行“特案”。二是精准执行,繁简分执显效率。坚持“速立、速执、速发”工作方式,对各类市场主体予以依法保护、平等对待,让涉企执行有速度。速执团队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第一时间开展“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根据案件难易及查询情况,对案件进行甄别,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对案情简单、标的较小的执行案件,先行分流到速执团队,确保“简案快执,难案精执”。三是精准施策,专项执行显威力。针对涉金融、涉中小微企业及拖欠企业账款等涉企案件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依法用足用好用全执行措施,帮助企业及时回笼资金,公正高效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保障胜诉权益“最大化”,跑出精准服务营商环境“加速度”。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范县法院兼顾灵活、善意的执行措施,针对被执行人为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执行案件,采取不同强度、不同方式的执行措施,保障有还债意愿的企业既能偿还债务又能正常经营;对那些规避执行、转移财产的失信企业,果断采取失信惩戒、拘传、拘留、拒执刑事责任等强制措施,彰显司法公正与权威。
2024年,该院开展涉企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15次,执结涉企案件197件,执行到位金额3300余万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汇聚各方力量
织就失信惩戒“天罗网”
“仝某,我们是范县法院执行局的干警,现依法拘传你!”
“法官,你们怎么来了?是怎么找到我的?”
看着仿佛“从天而降”的执行法官,跑到离家几百公里之外打工的被执行人仝某一下子蒙了!
申请执行人吕某与被执行人仝某因房屋租赁产生纠纷,诉至法院。由于仝某一直未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仝某依旧拒绝履行还款义务、逃避执行。当地公安部门反馈,被执行人仝某在天津市某区一个工厂打工。
得知该线索后,执行干警立即驱车前往天津市某区,成功找到仝某所在厂区。经过与该厂人力资源部门核实,被执行人仝某确实在该厂务工。当天,仝某上夜班,执行干警由工作人员带着找到正在宿舍熟睡的仝某。
“仝某,你有执行案件,如果今天解决不了,我们工厂将不再录用你!”
“法官,我还钱,千万别把我带走!”
最终,被执行人仝某经多方筹措,当场履行了全部案款1.7万元,此案顺利执结。
如何汇聚各方力量为“我”所用,全力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这一直是范县法院党组思考的问题。为此,该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把执行工作放在省委、市委、县委工作大局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以高质量的执行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比如,加强机制建设,夯实联动执行基础。在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中,深化与公安部门的联动机制,依托公安机关信息手段,打破信息壁垒,解决信息查询、临时控制被执行人、查控被执行车辆等难题。在加强协作联动的同时,与更多协作单位签订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工作办法,完善具体实施细节,满足协作执行需求,推动执行联动范围横向扩充、执行联动力度进一步增强。
除了与公安部门联动外,范县法院还积极延伸执行触角,全面建设联动执行格局。以机制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络,打破信息壁垒,借助各执法单位的信息网络和技术手段,强力挤压被执行人出行及活动空间,加强协同跨域合作,提升执行的影响力,有效破解“人难找、物难觅”执行难题,切实树立了司法权威。
除此之外,范县法院还借助数字信息赋能,高效破解执行难题。将被执行人保险、房产、车辆、住房公积金等财产查询纳入指挥中心集约运行,利用线上“点对点”专人查询,畅通信息交换通道,快速高效进行批量查询,切实提高了联动执行效率。
如我在诉,赢得各方满意;如我在执,守护人间烟火。法院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兑现群众权益的重要关口,把法律文书的“纸上权益”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就是将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今后,范县法院将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做好护民暖企,深化执行联动机制,持续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走深走实,做到执行行动有速度,执行举措有力度,保障民生有温度,推动执行质效不断提升,实现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