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关情 念兹在兹
——河南范县法院濮城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纪实
2022-11-13 08:43:5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艳
 

  河南省范县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为官从政的第一站。在这里,他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千古佳话。郑板桥以睿智的断案艺术巧妙化解矛盾,画枷惩贩、判牛案、判词羞文举等广为流传。在他的治理下,范县民风淳朴,少讼无讼模式得以普遍推广。

  范县人民法院对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期间的事迹进行系统凝练,概括形成了“廉、仁、智、直”的板桥断案文化。同时,以濮城人民法庭为基础,打造了“板桥断案文化”特色法庭,以文化涵养法治,打造息讼无讼新模式,为基层综合治理提供有力司法支撑和保障。

  以“直”为秉,打造公正法庭

  “太感谢法官了!一开始,我们还担心自己是外地企业,打官司时思想上有顾虑,没想到法官会这么尽心尽力地调解。”原告山西某公司经理于某感叹道。

  原告与被告范县某公司签订电子买卖合同,后因原告方未按合同约定付清尾款,被告方就没有将剩余的货物进行交付,双方产生纠纷。

  承办法官在熟悉案情并了解双方企业现状后,对案件进行网上庭审。法官从法律规定、企业诚信制度、双方企业现状等多角度进行了多轮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就剩余货物和2万元货款交付时间等达成一致意见。

  据了解,濮城法庭辖区有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和濮王工业园区,法庭坚持把新时代“直”的理念落实为公正司法,坚定优化营商环境,坚决平等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发展。

  “践行‘枫桥经验’,做到司法公正,办好涉企纠纷,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直是法庭的重点工作。近三年来,法庭审结涉企纠纷141件,涉案标的额2760余万元,案件调撤率高达61%。”承办法官说。

  以“仁”为本,建设为民法庭

  “村里为了大家住好点儿,让大家交钱盖楼房。但‘一个媳妇许了两个婆家’,这个房子就没法要了,以前交的钱也不退。这可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啊!”濮城镇某村村民郭某叙说了这起纠纷产生的原因。

  “俺们一商量,就去找镇政府。镇政府又找法官帮忙评评理!没想到,法官真尽心,钱一分不少地要回来了!”提起当年的事情,几名当事人对法官竖起了大拇指。

  2018年4月,濮城镇某村修建社区,村民踊跃报名购买。后郭某等十余户村民因房屋交付事宜与村委会发生纠纷。

  为化解矛盾,濮城镇政府邀请法庭参与调解。经过法庭多次沟通调解,郭某等十余户村民陆续收到先前已交付的押金等费用。纠纷最终得到妥善化解,未进入诉讼程序。

  以仁为本,遵法守正。三年来,濮城法庭累计参与诉前调解案件213件,调解成功172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用5.4万元。

  “濮城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诉源治理,创新发展‘1+N’诉源治理模式,与辖区乡镇党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联合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调解工作方式,就地化解矛盾,有效减少诉讼增量,全面建设新时代为民法庭。”范县法院院长董会平说。

  以“智”为擎,构建无讼法庭

  今年8月,濮城法庭受理了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

  考虑到案件的典型意义,法庭决定采取巡回方式进行审理,把开庭地点选在了当事人所在村的集体文化广场,并邀请村干部参与调解、村民旁听庭审。

  在法官及村干部的调解下,被告主动认识错误,案件以调解结案。

  “法院在家门口断案,大伙儿都很感兴趣。看完开庭,我们很受教育。”庭审结束后,很多村民纷纷感叹道。

  濮城法庭充分继承和发扬“智”的断案艺术,发挥巡回审判典型引导的作用,对家事、邻里、借贷等纠纷(涉及隐私的除外)积极适用巡回审判模式,以案说法、寓教于案,引导群众树立正确法治观念,定分止争。

  据统计,三年来,濮城法庭累计开展巡回审判63次,案件调撤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

  以“廉”为基,熔铸清风法庭

  走进濮城法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以及倡廉的“竹清文化”长廊。

  “法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党建为引领,以廉洁为基础,抓牢抓实党风廉政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法庭生态。坚持把‘廉’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熔铸‘清风’法庭。”范县法院副院长吴春奎说。

  为此,濮城法庭一直加强廉政教育,并专门开辟了廉洁文化区,把廉政文化软环境融入法庭工作的方方面面。2021年,濮城法庭被评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

  “‘廉、仁、智、直’是板桥先生留给范县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今的范县法院人正循着板桥先生的足迹,融入基层治理,深化诉源治理,把亲民爱民落实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范水大地上熠熠生辉!”董会平掷地有声。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