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吃了树苗之后……
2025-01-21 14:53: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姜郑勇 杨雅惠 王曦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群山间点缀着星罗棋布的村庄,羊群在翠绿的山坡上悠闲吃草。不久前,一对有着多年情谊的好邻居,因为一家的羊吃了另一家的树苗,产生冲突,甚至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为化解这起彝、汉邻里之间的纠纷,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黑竹沟人民法庭的法官吴桂兰依托“石榴籽﹢德古”特色调解机制,与当事双方反复沟通,最终帮助他们放下了心中芥蒂,解决了纠纷。

c5541fdd3097042455b2c6c119ec942a_67357b42f45c5753485e7c8c96e42064.jpg

法官到两家回访,同时做普法宣传。

  羊吃树惹出祸端

  木呷和高山都是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人。当地属于彝汉杂居区,木呷家养羊,高山家靠种地为生,两家人世代在这里毗邻而居、相安无事。

  前段时间,高山新种了5亩杉树苗,却经常被羊群啃食。询问附近的村民后,并没有找到羊群的主人。为了不让损失继续扩大,高山在树林里布下了捕兽夹。

  另一边,木呷每天早晨赶羊上山,傍晚才将羊赶回。由于羊群时有丢失,木呷一面花费不少钱作“毕摩”仪式(彝族祈福仪式)寻求安慰,一面也留意着山中情况,试图找到损失原因。

  这天,木呷在放羊路上突然发现羊群又少了一只羊。四处寻找之后,羊的惨叫声将木呷引到了高山家的杉树林。在那里,高山正在摆弄套着羊腿的捕兽夹。

  “好啊,竟然是你抓了我的羊!你给我赔!”见此场景,木呷认为找到了造成羊丢失的缘由,当即要求高山赔偿损失和“毕摩”仪式费用,但遭到高山拒绝,只领回了被夹伤腿的羊。

  木呷气不过,过了几天又到高山家讨说法。双方拉扯过程中,高山的母亲摔倒在地。大家赶紧将高山的母亲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共花费8000余元。为此,高山愤怒不已,要求木呷赔偿自己母亲的医疗费用以及苗木损失,木呷却认为高山借机讹诈,两家人就此反目,相继起诉到峨边法院。

  “毕摩”费由谁支出

  吴桂兰受理了这对彝、汉邻里之间的诉讼。

  在彝汉聚居区内,类似案件数量多、影响大,吴桂兰根据经验判断,如果仅仅根据案件本身一判了之,不仅难以修复邻里关系,还会对民族团结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仔细研究案卷之后,吴桂兰联系了当地的村干部,了解案件始末,又到两家家中实地走访。

  “木呷的羊不是我捕杀的,凭什么要我支付他作‘毕摩’的费用?”见到吴桂兰后,高山忍不住大倒苦水。他不认可木呷将所有羊群损失都归结于他,更不愿支付高昂的“毕摩”费用。

  “毕摩费用就该高山支付,我们彝族人讲的就是规矩,你们汉族法官根本懂不起(不懂)!”起初,木呷态度十分抗拒,但在吴桂兰带领法庭彝族干警多次上门之后,他终于吐露心声,“要不是高山抓了我的羊,我怎么会作那么多‘毕摩’?”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主要负责举行宗教活动、祝赞诵经等。对木呷来说,家中遇到不顺利之事,寻求“毕摩”解决是应有之义,由此产生的费用当然应该由高山支出。

  为尽早解开两家心结,吴桂兰决定依托“石榴籽﹢德古”特色调解机制,邀请当地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干部,“德古”等人担任调解员,共同参与案件调解。

  “石榴籽﹢徳古”特色调解机制是峨边法院结合彝区实际推出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借助这项机制,黑竹沟法庭充分考虑民族语言、习俗等因素,联动辖区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民间“德古”“长老”等多方力量,采取巡回审判、调解等形式,深入彝区田间地头开展双语普法解纷,凝聚纠纷化解合力。

  自“石榴籽﹢德古”调解工作开展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3件,为促进辖区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邻里间重归和谐

  在吴桂兰的指导下,各方力量合力做工作,高山和木呷均有调解意愿,只对是否赔偿毕摩费用仍旧争议不下。

  经过双方当事人同意之后,吴桂兰决定以巡回调解形式为两家矛盾画上句号。几条板凳、数人围坐,一个简易式的巡回法庭当即在木呷家中院子里搭建起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的羊误入高山的林地破坏苗木,确实造成了高山的损失,高山也不知是你的羊,才布下捕兽夹,不要因为一点误会让多年的邻里情谊付诸东流……”

  “按照法律规定,侵权损害的赔偿范围,应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和必要合理的间接损失为限。毕摩费用是因祭祀而产生的费用,与羊群的损失并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属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

  吴桂兰与“石榴籽”调解员用彝语,逐条逐项为木呷分析了赔偿依据、解决思路,同时为两家人讲道理、叙感情。在多番劝解之下,木呷和高山终于解开了心结,对各项损失的赔偿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双方自愿撤诉,纠纷就此了结。

  “作为彝区法庭,我们只有充分考虑民族习俗和辖区群众的情感诉求,不仅对当事人讲法律规定,更要注重民俗民情、情理融合,才能让调解工作落到实处,赢得群众的认可。”吴桂兰说。

  两家纠纷的调解现场,成为一次生动的“双语”普法课堂。调解当日,受吴桂兰和“石榴籽”调解员吸引的群众围在木呷家院子周围,听完了法官释法说理。

  “我找到法院,就是相信法院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谢谢你们了!”木呷感激地说。

  “不用谢,只要你们的问题真正解决了,我们的努力才有意义。法院不仅仅是审案的地方,更要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吴桂兰说。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