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严寒,他们为这笔“补偿款”赶路
2024-12-06 11:23:3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朱旻 曹蓉蓉 徐瑾
 

  在一起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被告人被判决以公益劳动替代履行生态赔偿金。图为2023年11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庭长张俊宏(中)到现场检查被告人劳动情况。咸磊摄

  “张庭长好,林木的钱收到了,工人们的工资下午都发放了,新项目也能开始了!”

  “工人们商量着做了一面锦旗,想当面感谢您,您明天在院里吗?”

  一下午调解完成两个案件,又和法官助理确认了下周的庭审安排,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庭长张俊宏刚准备喝几口水,微信便接二连三地响起来。打开信息,首先出现的是一面锦旗的照片,上面写着“为民企护航公正司法促案件调解构建和谐”。

  事情还要从位于市区河道两侧那片林木的征收说起。

  江苏某生态公司承包市区河道两侧林木的管理和养护已10年之久。2019年7月,因铁路建设项目需要,林木被纳入征用范围。2020年4月,生态公司与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补偿协议,可部分补偿款到2023年12月仍没有着落,陷入困境的生态公司一纸诉状将街道告上了法庭。

  案情并不复杂,可审判经验丰富的张俊宏意识到案子的重点不仅是简单作出裁判,更在于如何尽快地帮生态公司渡过眼下的难关和“钱关”。企业的生命力在于现金流,对于生态公司来说,这笔1400万元的林木补偿款可能是公司最后的“救命良药”,可就算尽快开庭,也可能要经历一审、二审,如果因为历时较久导致公司“黄了”、员工失业了,即使胜诉,其结果也是堪忧的。

  为了让企业尽快拿到钱渡过难关,张俊宏约好双方当事人第二天去当初签拆迁补偿合同的街道办事处碰面。

  2023年年底,正值寒冬腊月,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积雪覆盖了乡镇小路,为了能在早上8点准时赶到100公里外的调解现场,张俊宏和法官助理早上摸黑从院里出发,车辆在一片白茫茫中摸索着前进。因为路面结冰,沿途路上数辆小轿车因车速太快撞上了绿化带,张俊宏和法官助理紧张地帮着司机一起探路,因为出发得足够早,他们居然还提前到了现场。

  “唉,张庭长,大冬天的我们也不想起诉,实在没办法啊。”看着冒雪在等自己的法官,原本焦灼不安的生态公司负责人看到了希望,“公司中标了一个公园的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拖了个把月了都没钱动工,快过年了,工人的工资也没着落,都等着这笔钱呢。”

  “张庭长,我们也急啊,协议虽然是我们街道签订的,但项目的实际用地主体是交投公司,我们与交投公司口头协商好补偿款由其拨付给街道,再由街道支付给被征收主体。可我们真的还没收到交投公司拨付的补偿款啊。”街道负责人一脸难色。

  张俊宏耐心地解释道:“街道作为签订协议的一方,就应当按照协议约定履行义务。至于街道和交投公司之间如何约定,是另外一层法律关系。”

  看着街道负责人陷入了沉默,张俊宏又打起了感情牌:“你们也知道,征收拆迁工作是非常难的,人家企业当初为了能让你们的征收工作顺利进行,二话没说就签订了补偿协议,并主动配合你们做林木的迁移工作,现在补偿款一直不到位,要是这个企业被拖垮了,你们街道以后的工作可就更不好开展了。”

  “既然口头协商过补偿款先由交投公司拨付,那由我们法院出面,将交投公司依法追加为第三人。下周再约上交投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商谈。大家都有帮企业纾困解难的心,办法就一定会有的。”张俊宏趁热打铁说出解决办法。

  街道负责人连连点头,生态公司负责人似乎也看到了希望。

  想,总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大雪天里,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张俊宏带着法官助理三次奔波往返于生态公司、街道、交投公司之间,明确告知街道和第三人交投公司案件败诉风险,引导各方换位思考,为各方算好“风险账”“时间账”“经济账”。最终,三方签订和解协议,交投公司承诺启动建设项目的资金应急预案,为生态公司开辟一条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在签订协议后的一个月内由交投公司将补偿款支付给街道,再由街道支付给生态公司。

  在付款期限的最后一天,街道按约打了款,工人们终于在年前拿到了工资,生态公司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