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红色司法文化中创新司法实践
2024-08-18 10:31:2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勇
 

  以法治“善为”促基层“善治”,司法蓝天定能绘就崭新“枫”景;在红色司法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我们以继往开来促砥砺前行。

  2023年7月,从秀美燕山到壮阔太行,从滦河水岸到滹沱河畔,我带着司法为民的拳拳初心,踏上这片红色热土,走进石家庄。这是一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习近平同志用心血和汗水在这里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诗篇,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一张在正定街头问政的老照片,呈现了习近平同志的人民情怀与公仆本色,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就是江山”的具象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厚望如山催人奋进。我国地域辽阔,既有繁华的城市,又有广阔的农村,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交织交融的现代化进程中,多元复杂的利益冲突与是非纷争相伴共生。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大地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审判工作中落实好、践行好,增强司法人民性的情感认同、实践认同,破解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踌躇之际,径直赴山水,向历史借智慧。

  穿越历史的长河,我推开华北人民法院旧址的大门,在这座红色司法资源富矿中探寻为民初心,“凡可以调解之事,如调解好了,不只保全和气,不费钱,少误工,而且平心静气的讲理,辨明是非,教育的意义很大”,这段源于1949年颁布的《华北人民政府关于调解民间纠纷的决定》中的朴实话语,蕴含着调解工作的精髓,依然传递着走好群众路线的深刻哲理;翻阅西柏坡法庭的红色司法档案,一张张发黄褪色的调解书,从人情世故讲到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诉说着一桩桩为民解纷的暖心故事,凝聚着一心为民的司法调解文化,依然映射着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真谛。在这些生动的红色司法文化中,我深深共情,备受触动,逐渐觅得“为人民司法”的解题之道:既要“为民作主”,又要“让民作主”;既要“定分止争”,又要“释法析理”;既要“案结事了”,又要“保障善治”。

  顿悟之时,转身望山水,山水藏深意。原是这绿色画卷的清新韵味中,也深藏着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山,崇高仁厚,宽生万物,聚万象之兴荣,深厚的根基扎根于人民;水,开阔辽远,广纳百川,通南北之往来,流淌的深情奔涌向人民。随山水而行,向人民而去,我们心向往之、步履不停,怀红色司法富矿之“初心”,携红色司法档案之“密钥”,让“法”深入基层,让“法”走进群众。在群众工作中讲好司法为民故事,在服务群众中化解急难愁盼,在联系群众中增进鱼水深情。在传承与创新中,既激发工作热情、点燃工作激情,又塑造为民思想、厚植爱民情怀,让优良司法传统重绽光彩,让红色司法基因熠熠生辉,一幅“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锦绣画卷正在祖国大地徐徐展开。

  登山展望:守正司法红色文脉垒石成山,要守红色司法文化。“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是什么样的巍巍高山,偏偏引得白居易独自前往。身处其中,眼前展现的是一望无际、连绵不断的山脉,如同大地的脊梁;俯瞰崇山,峰峦雄伟,只觉心胸开阔,豪情万丈。这座被称为“天下之脊”的太行山,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绵延的山脉,也是厚重的文脉。山以厚德载物,承民众之情,垒为民之基,绵延的脉系横亘精神高地、夯实红色堡垒,山中一花一草深植人民厚壤,一石一木共筑鱼水情深,一枝一叶皆蕴藏着革命先驱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深厚的为民情怀。群山传递的红色脉动,激励着我们要为万重山后的好景躬耕不止。

  走好红色司法路,我们牢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历史,牢记红色司法文化的智慧结晶,牢记司法为民的血脉之源:1948年,华北人民法院首次正式在法院前冠以“人民”二字,自此,“人民的法院,从这里走来”。沿袭华北人民法院开拓的司法为民道路,我们要继续发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恪守“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走实红色司法路,我们薪火相传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秉行党建引领和文化赋能,贯彻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尊重乡规民约和风土人情,将红色司法基因镌刻于心、躬身于行,“法官(助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红色司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色彩更加鲜红明艳。

  诺山万重,要守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秉承“亲民爱民的红色司法文化”之道,由此生一,即“法官(助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这一平台;再生二,即“工作重心下沉、法官力量下沉、司法服务下沉”“与行政部门、解纷组织、基层组织联动”双轮驱动;合生三,生生不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星之火已造就燎原之势。行为民之道,我们将“一元托举多元”作为前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供给的新需求、新期待。我们搭平台、建机制,下基层、解民忧,把服务延伸至神经末梢、把矛盾消弭于萌芽,培树了更加亲民、更加爱民的司法情怀。聚为民之力,我们将“一元联动多元”作为诉前调解工作的重心,一生万力、万众一心。从法官力量下沉到特邀调解员共同上阵,我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联合群众做群众工作,不断发展壮大“从群众中来”的特邀调解员队伍,有效实现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从联合调解组织到深化诉调对接,我们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并举聚多方合力,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有效提升基层治理共治共建共享效能。

  临河观水,启迪心智,激荡思想,深怀慈济之心、柔情之道。效水之满腔柔情,秉承柔性司法,笃行亲民爱民,便觅得守望和谐的良策。紧扣“源远流长”的历史脉搏,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尊重人民的历史创造者地位,从流淌的红色司法文化长河中,吸收真理营养、精神营养、红色基因营养。

  望山河无际,凛然天地,团结如一。法官密切联系群众,主动融入群众,到田间地头、百姓炕头,讲述法治故事,传递法治声音,化解群众纠纷,坚定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人民对法治更期待;特邀调解员主动参与解纷,在“跑断腿”和“磨破嘴”中,充分释放法治情怀,生动诠释“人民参与治理、人民当家作主”,让法治更好地造福人民。心拥山水厚情怀,时光忠实记录着这一场法治与人民的双向奔赴。

  法官丹心灼灼守山河寸寸,涵养了至真的人民情怀,我们司法为民的一腔热血,引起人民群众深深共鸣;人民众志成城护山河朗朗,厚植了至深的法治情怀,群众一呼百应的满腔热忱,激励法官司法为民的法治担当。心相知,得以行相近,司法为民,民心亦向法治,我们情怀如此相通,愿景如此相同……笃守正道,方能以新制胜。在守正红色司法文化中创新司法实践,是传承,也是新生。我坚信,以法治“善为”促基层“善治”,司法蓝天定能绘就崭新“枫”景;我坚信,在红色司法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我们以继往开来促砥砺前行。前路漫漫亦灿灿,心有念而语,却道是:既为初心,也为重任;既为传承,也为求新;既为大局,更为人民。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