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假律师” 提防网络真诈骗
2024-08-16 08:37:5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佳林
 

  近日,河北省深州市人民法院高古庄法庭在审理多起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多名群众因在网上找“假律师”而利益受损,在此向广大群众提醒:打官司要警惕网上假律师,避免个人财产权益受损失。

  这些“假律师”往往都不具有诉讼代理资格,但却能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需求这个“软肋”,通过微信、快手、抖音等社交平台大张旗鼓进行虚假宣传,并以网上申请立案、不需要出庭、不提交案件代理手续等为由,引诱误导部分涉事群众上当受骗。

  在张某与曲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张某因经常要去外地不便到庭参与诉讼,便从某短视频平台中找到自称提供法律咨询的机构并交纳了3000元费用,该机构便安排律师撰写了起诉状并代其在网上立案。立案以后,法庭通知原告到庭了解相关情况,原告称自己在外地不能前来,承办法官告知其既然委托了律师,就让律师代理即可,但是张某联系所谓的律师以后,虽答应张某会处理此案,但其并未联系承办法官。

  当承办法官再次联系张某,了解了事情经过后,承办法官发现张某可能被骗,便让张某与其所谓的“律师”联系,要求其提供律师职业证书,并一再提醒张某不要再向其交纳任何费用,遇到问题要先询问法官。最终,所谓的“律师”并未提供律师职业证书,而且称已帮张某完成了立案,也不会退款。本想省事的张某不仅还要亲自参与全部诉讼程序,而且花费了3000元仅仅是写了起诉状和完成网上立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咨询方便、快捷的特点引得不少人青睐。一些不法分子借此冒充律师,在网络平台上以“免费法律咨询”为幌子,骗取受害人相关信息后伺机诈骗。在此,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在寻求法律服务和帮助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核对对方是否持有有效的律师执业证书,并在中国法律服务网的官方网站查询律师事务所及律师信息。要警惕那些自称“有关系”或者“打包票”的“律师”,遇到索要财物等情形的,更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