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扬波彰正义,民心向背护公平
2024-08-07 09:59:1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她,以公正之心,倾听每一声群众的诉求,书写天平平衡的艺术;她,以敏锐之眼,洞察法理与事实真相,疏开扑朔迷离的案件迷雾;她,以坚定之步,行走在法律与人情的边界,丈量为民司法的广袤土地。她就是徐金丽,是一名社区网格员,也是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

  一朝逐梦,五年沉淀,毕生追求

  参与庄严肃穆的法律实践是徐金丽的毕生愿望。2019年,在她52岁的时候终于得到了任人民陪审员的机会,期待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职务,更是对个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的高度认可,也是她逐梦的新里程碑。

  2019年至2024年,这5年时间里,她从没有法律基础的基层网格员,逐步成长为“懂法、用法、敬法”的“无袍法官”。她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为投票表决,而是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的深入分析和审慎考量。在庭审中,她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细致审查证据材料,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案件的公正处理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五年的陪审经历,近百起陪审案件,更让她在这个情与法交融,是与非交织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法治社会的魅力,为她的人生绘出了不一样的风景。

  “提到困难,肯定也是有的。”她坦言,“我的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法律条文和专业知识一开始都不能充分理解。”但功夫不怕有心人,她苦读法律,精研案情,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不怕吃苦,就怕没机会。我自己会去阅读一些法律书籍,也经常关注法律的时事热点,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正因为徐金丽来自基层,知民情、懂民意,熟悉本地的经济情况、风俗习惯,有丰富的阅历和处事经验,能够多角度地讨论和思考问题,定争止纷调和矛盾,使得司法审判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发挥了基层代表作用。

  情理交融,法盾柔心,鞠躬尽瘁

  “刑事案件是最动人心弦的,”徐金丽道,“特别是我曾参与的一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我觉得非常可惜,他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太大了,后来又进入到了不好的环境,花一样的年纪却误入歧途。”谈到印象最深的案子,徐金丽共情当事人,满怀愁容。“希望以后家庭、社会都一起作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进行良好教导,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徐金丽作为社区网格员、人民陪审员,总是奔赴第一线,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她定期走访精神病患者,帮扶生活、跟进动态;她监督教育缓刑人员,心理疏导、评估反馈;她积极帮助弱势群体,介绍工作、提供支持。她把工作化为了个人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对每一位当事人负责到底细致入微;面对复杂又繁重的困难,她也毫无怨言,付出大量心血与汗水,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从一而终,最后守望,薪火相传

  2024年6月24日,是徐金丽参与的最近一次审判,原告绵阳市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被告绵阳某置业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是她遇到的标的额最大的案子。她在庭前充分了解案件背景、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双方当事人的诉求,仔细审阅案件材料;她在庭上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评估并独立发表意见,充分考虑各方诉求以使裁判更加合情、合法、合理;最后她还充分发挥了“调解员”的作用,缓和双方激烈的利益冲突,耐心细致沟通,引导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实现了定纷止争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即将期满卸任,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慨,又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徐金丽告诉我们,每一次庭审,她都对法治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她知道手中的每一票都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待与信任,因此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畏心。她对法治事业的热爱不会改变,建设法治中国的火炬会承载着她的期待传递到新生代的手中。

  徐金丽的陪审经历正如她自己所言:“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服务群众,是我的初衷与使命,也是我毕生的奋斗方向。”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以为“懂法、用法、敬法”的“无袍法官”。在此向每一位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人民陪审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