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松水,司法再奏新乐章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吉林法院侧记
2024-07-31 09:17:5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何雨潇
 

  巍巍长白山守护万物,浩浩松江水滋养坤灵,油油黑土地孕育生机,浓浓关东情润泽民心。7月1日至7月5日,来自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踏上广袤肥沃的黑土地,视察吉林法院工作,了解吉林法院司法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为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相关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图①:法官为解军代表(中)和孙涛垒代表(右)介绍二道区法院入驻二道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后的诉调对接工作成效。

  图②:李强代表(左)和王红军代表(右)在了解长春智慧法务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图③:陈淑芳代表(左)和朱晓丽代表(右)在讨论吉林法院典型案例。

  图④:双少敏代表(左)、刘素云代表(中)和巴莫曲布嫫代表(右)在讨论长春知识产权法庭审判工作情况。

  图⑤:代表们体验丰满区法院辅助生成诉状智能化机器。

  延伸审判职能,守护万家安宁

  从古至今,安居乐业、和谐安宁都是百姓心之所向。

  为推进社会治理,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2023年11月30日,吉林全省第一家区级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化运行中心——长春市二道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同时,二道区人民法院专业审判团队入驻该中心,扎根矛盾纠纷调处第一线。

  走进该中心,最先映入代表们眼帘的是“善治安处,善理常宁”的八字标语——这既是群众对于司法工作的期待和要求,也是长春法院守正创新的自我鞭策。

  据介绍,该中心整合了二道区法学会、司法局、人社局、公安分局、法院、市场监管分局、交警大队共计7家常驻单位和住建局、教育局、卫健局等31家随驻单位资源力量,为当地群众集中提供人民调解、劳动仲裁、法律援助、诉前调解等十余种服务,实现来人来访“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一流程办理”。

  自入驻该中心以来,二道区法院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委托委派、培训指导人民调解员或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审执衔接、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等多项举措,主动延伸审判职能,积极融入一体化基层治理,助力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截至今年6月中旬,已诉前调解纠纷450余件,调解成功410余件,指导人民调解组织50余次,助力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

  “联动共治的模式不仅能为群众带来便利,还能有效节省司法资源,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安玲,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阳市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农科院畜禽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兽医师陈淑芳对二道区法院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积极满足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新要求的主动作为点赞。

  “法院守正创新,采用真招实招深入推进‘抓前端,治末病’,对建设和谐稳定美好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张嘉极,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艾克斯马赛学院执行院长孙涛垒,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王红军说道。

  厚植法治沃土,激发创新活力

  “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这句广为流传的俚语,虽然夸张,但道出了黑土地的肥沃与珍贵。在吉林法院深耕下,吉林经济发展也在法治化营商环境这片“沃土”中开花结果。

  为加快构建高能级法务生态体系,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长春智慧法务区于2022年7月应运而生。该法务区集聚专业法庭、律师事务所、公共法律联合运行管理中心等多种法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司法服务功能、集聚法律服务资源、丰富法律服务供给,构建以“产业服务”为核心的多维融合产业生态。长春知识产权法庭、长春互联网法庭、长春破产法庭、长春金融法庭、长春环境资源法庭、长春国际商事法庭这6家专业法庭的入驻,更是为长春智慧法务区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据介绍,近年来,长春知识产权法庭通过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树立鲜明导向;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信用服务管理体系,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诚信守法;选聘科技专业人员担任技术调查官、专家陪审员,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等多项举措,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长春智慧法务区的各个职能部门及各个专业法庭主动服务,眼中有活,互不推诿,敢于担当!”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七中学教师覃宝华表示,长春智慧法务区各部门紧密协作共治、主动担当作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维刚,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在充分肯定长春智慧法务区的顶层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显著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专业法庭人才队伍建设和审判专家库建设,以提高知识产权、金融、互联网等专业化领域的审判水平。

  代表们还了解到,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化文明理念,施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即在各个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在深入了解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大要案审理情况后,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表示:“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大要案,对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疏通办事堵点,促推旅游经济

  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每年冬天,拥有雾凇奇观和丰富冰雪运动设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就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景游玩。

  为保障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8月,吉林市丰满区人民法院在松花湖度假区旁成立了松花湖人民法庭(松花湖生态旅游法庭),并在度假区内设立巡回审判点,为旅客提供调解、审判、执行、普法等多元化司法服务。

  除了赏淞,吉林市另一个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就是滑雪。在冰雪运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滑雪侵权纠纷也纷至沓来。

  针对滑雪运动专业性强、事故责任难认定的特点,松花湖法庭引入当地滑雪协会代表、教练等滑雪专业人士作为调解员,为划分和厘清事故责任提供专业意见。同时,创设“1﹢4”人身伤害解纷前置机制,即在滑雪侵权纠纷出现后,法庭第一时间介入了解纠纷事实、滑雪场提供现场监控视频、三甲医院提供医疗档案、鉴定机构及时鉴定、保险公司全流程监督并及时理赔,以此缩短滑雪侵权案件的审理周期。

  “这些做法既能提升游客的安全保障水平,又能维护冰雪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北国江城’的冰雪旅游产业提供司法保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姚卓匀,全国人大代表、泰山学院教授周郢,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林业局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刘素云对松花湖法庭多措并举护航当地旅游经济健康发展予以充分肯定。

  丰满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内,一个名叫“办不成事”的窗口,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编辑戴茵印象深刻:“法院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迎难而上,以不简单的态度对待疑难复杂的事务。如果办事机构都有这样的窗口,那将会极大地方便群众!”

  为了解决群众在办理具体事项过程中所遇到的“不知怎么办”“不知哪里办”“办不了怎么办”等问题,丰满区法院专门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人专项处理这类“疑难杂症”,打通“卡壳”堵点,优先处理“应办未办”事项,让办事群众时刻有人帮、有人管,有效提升诉讼便捷度和群众满意度。

  自2021年5月该窗口设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90余人次,协调解决群众来访事项50余次,帮助高龄当事人代书文书17次、协调特殊群体获得法律援助24人次、接受外籍人士立案咨询3人次、接待群体性来访人员6次,尽力为每一位当事人排忧解难。

  筑牢生态屏障,绘就绿美底色

  七月酷暑的滚滚热浪早已席卷全国,但吉林的微风仍旧带有一丝清凉。为守护良好生态环境,长春环境资源法庭于2022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并于当年12月入驻长春智慧法务区。

  根据吉林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情况,长春环境资源法庭指定10家基层法院跨区域集中管辖全省环境资源一审案件,构建了吉林省环境资源审判“1﹢ 10”集中管辖模式,涵盖了长白山、松花江、黑土地、查干湖等重要自然资源。并通过惩罚性赔偿、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举措,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修复方式,奏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全方位的跨省域司法协作生态保护新乐章。

  自长春环境资源法庭成立以来,集中管辖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占比超过全部环境资源案件的30%。为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截至今年7月,集中管辖法院共召开府院联席会议170余次,发送司法审查报告20份、司法建议122篇,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培训和以庭代训工作60余次,累计培训一线执法人员5000余人——这些数字,是吉林省政府与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多年来进行府院联动的生动缩影,也是吉林法院踔厉奋发争创“一流强院”的生动实践,对促进行政执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分之一的行政争议未进入司法程序即得到有效化解。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喻连香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多方共同治理生态环境的力度。她建议,责任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发挥工会、党支部等力量积极化解环境资源类纠纷。

  “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不容忽视。此外,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需要保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从事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她建议法院树立“大遗产观”,继续加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

  数字蓄势赋能,集约送达提速

  走进长春互联网法庭,电子大屏幕上的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正在对案件数据、案由分布、区域划分进行动态监控、实时分析。该平台可汇集、储存、计算、处理海量司法数据,并同步对案件质效进行量化考核,为互联网庭审的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长春环境资源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正中央摆放着的3D智能导诉台,吸引了代表们的注意。该导诉台能够帮助当事人进行法律问题解析、法律文书撰写、自助阅览卷宗、自助缴纳费用等线上诉讼流程,为当事人提供智能化自助诉讼服务。

  “吉林法院的数字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法院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是与时俱进、敢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生动体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窦晓玉,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紫萱,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晓婵对吉林数字化法院建设印象深刻。

  在充分领略现代科技赋能司法质效的魅力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校长解军感慨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都是法院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都是为了实现为百姓从源头上解决矛盾纠纷的根本目的,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

  长春中院依托信息技术,将审判主业与审判辅助事务精准区分开,成立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建立“从线下交接向在线协同转变”“从个人跟案包干向专人专岗专事转变”“从分头督促检查向集约管理指导转变”的审判辅助事务新模式。

  目前,长春中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的集约送达团队每天接收超300个送达任务,以“电子送达﹢网络媒介”的方式为送达插上了翅膀。针对老年人等不便接受电子送达的特殊群体,可采用异地打印的方式将文件发送给当事人所在地的邮政集中打印中心,由其进行打印、投递等任务。异地打印可以将法院寄达文件的时间,由原来的3至4天提速至1天,实现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

  与此同时,长春中院还设立了线下集约送达指挥中心,对全市法院外出直接送达事务进行集中调度管理,统筹分配外出送达工作,促使案件平均送达时间提速1至2天,实现从单一跑外到集中线路高效送达,节约人力、节省办公经费近四分之一,让送达更省心,法官办案更专心。

  “长春中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的设立,大幅提高了办案效率,充分体现了吉林法院系统化、常态化、现代化的标准和工作要求,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见。”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师朱晓丽,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强说道。

  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吉林法院人如这雪中的万年松一样,始终坚韧不拔、接续奋进。他们将法治的种子,深种在黑土之中,呵护成长;又如雪松一般,屹立守护着这片白山黑土上的盎然生机。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