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到2024年,想想也是很漫长的,如果不是法院居中调解,可能还得耗几年。”
“非常感谢您愿意倾听我的烦闷和无奈……”
近日,一起在两个月前成功调解结案的离婚案件被告晓萍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联系了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法官沙鋆,在询问法官案后户口迁移的问题后,她非常感慨过去半年所经历的事。
聚少离多 夫妻疏离
翻开沙鋆与晓萍的微信聊天界面,从今年2月份起,大段大段的聊天内容记录了晓萍与前夫阿明的情感纠葛,也记录了晓萍对法官从抗拒到信任的态度转变。
2011年,晓萍与阿明自由恋爱后在南浔区登记结婚。2014年,两人的儿子出生。不久后,双方因工作需要带着儿子一起出国。2018年,晓萍再次因工作需要去往另一个地方,并且把儿子也带走了。
此后近6年时间里,双方长期分居两地,工作地点不断变动,聚少离多,且沟通减少,矛盾逐渐突出。2023年底,阿明向南浔区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沙鋆通过电话、短信和亲属转达等方式多次联系被告晓萍,一直未果。
今年2月,沙鋆终于通过微信与晓萍取得联系。晓萍表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因地域、工作、孩子等各种原因无法达成共识,且矛盾越来越深,“法官,我不接受调解,既然已经拖了这么多年了,不是他想离婚就能离婚的。”
倾听诉求 线上调解
面对晓萍的“强硬”,沙鋆并没有急着组织双方调解,而是将心比心与晓萍聊起了天:“这么拖着对孩子也不好,爱情不在,孩子还是要好好长大的呀。”说到孩子,晓萍的委屈一下子全涌了出来。
在此后的两个月里,晓萍把一个人带着孩子工作的艰辛、对丈夫情感上不闻不问的失望,通通告诉了沙鋆,而沙鋆也通过该院主导开发的“温暖协同守未”数字化平台,联系请教了心理咨询老师,慢慢开解晓萍。
渐渐地,晓萍卸下了心防,也放下了执念。
“法官,我同意和他调解,但我们分隔距离太远,我希望他能一次性支付抚养费。”晓萍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工作做到这里,沙鋆意识到可以组织双方进行一次调解,随即引导双方注册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以线上方式方便双方诉讼。今年4月,第一次调解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上进行。
“一次性支付抚养费,你想都不要想,你从来都没让我看过孩子,我要求每月探视一次……”
“你凭什么看孩子?你对我们有过关心吗?每月探视一次,你觉得现实吗?我们中间隔着几千公里,怎么看?”
……
跨越时空 守护成长
“父母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爱。夫妻虽不能继续相守,但孩子还是要共同守护的。”
在双方几个来回的“针锋相对”后,沙鋆以情入理,适时为双方提出建议:“我觉得你们俩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吧,实地探视不行,可以试着先视频探视,也能和孩子亲近亲近。”
“法官的方案,我可以考虑。”晓萍率先打破了僵局,“这几年,孩子对你也有情绪和意见,先以视频的方式可以缓和一下父子的关系。”
晓萍说到这,阿明也松了口:“既然这样,我同意一次性支付抚养费,毕竟以后距离那么远,支付也不方便,你们娘俩这些年过得也不容易……”
最后,阿明同意以每月1500元的标准一次性支付儿子的抚养费用15.3万元,双方还约定在不影响儿子的学习、生活且充分尊重儿子意愿的前提下,阿明平时以视频探视为主,寒暑假可以协商见面探视。
调解书发出时,南浔区法院还一并发出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引导父母在离婚后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关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当好合格家长。
案后,依托“温暖协同守未”数字化平台,承办法官将协同社会观护团成员对该案后续探视权的实现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直至案涉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