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案结事了”变“事心双解”
——针锋相对的亲生父女握手言和记
2024-06-28 09:01: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天阳 张阳
 

  家事纠纷案件的特点无疑让调解成为了更具优势的争议解决方式。每一个经历过家事调解的法官,最大的体会就是在这些家事案件中,亲人之间的情绪对立会让调解无从开始,矛盾的错综复杂让调解难以找到靶心,更难的是弥补心与心之间的嫌隙,让破镜重圆、覆水能收……

  “我要起诉。”一双颤颤巍巍的手向立案窗口递交了一份起诉书。

  “我要起诉,起诉我女儿让她把我的存款还我。”在工作人员审查立案材料的时候,刘勇(化名)又重复了一遍,内容却如惊雷一般。诉前调解阶段,刘勇与其女儿刘丽(化名)似乎误解颇深,谁也不愿先下一个台阶,调解工作多次陷入僵局。案件兜兜转转回到了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法官胡光明团队手中。

  结合前期多次调解未果的复杂情况,当胡法官与我正准备继续努力调解时,刘勇的代理律师又吐露了一个重磅信息:他罹患癌症,已到晚期。

  通过联系双方当事人,我再一次意识到了父女间的误解有多深。刘丽坐在调解桌前,眼圈红了又红:“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想把家里的事儿闹到法庭来……也不是我不愿意还钱,但是当时是我父亲说好的,房子留给弟弟,存款给我。”

  “我没说过。”刘勇打断了刘丽的话,态度坚决。“这钱本身就是我的,现在全被她取走了,我要回来有什么不对吗?”

  听到这里,刘丽情绪激动了起来。她没想到,父亲的口头允诺竟能如此轻易地收回,也一点不讲父女间的亲情。“那这没法办了,你告我吧。”刘丽站了起来,调解再度陷入僵局。

  双方态度都这么坚决,案件下一步要怎么开展?我们一致认为本案的关键还是在于挽回父女间的情分。双方只是因为一时间的情绪对立和短暂的嫌隙,才会都不想先迈出一步。

  “法官,和自己的亲生父亲对簿公堂的心情,您能体会吗?”电话那头的刘丽哽咽着,沉重的氛围仿佛凝成了实质,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我心里委屈啊……”那端的刘丽已然带上了哭腔,我记笔录的手也逐渐放缓。

  “我理解您。”我明白,此刻刘丽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同时需要安抚她的情绪。

  在我和胡法官平和的语气下,刘丽平复了下情绪,向我们讲述着她的不易。弟弟身体不好,所以刘勇生病住院的时候都是她亲自照顾,住院费这笔不小的支出也基本由刘丽背负。

  “我父亲的那些钱,我没动用过。”刘丽说,她知道这是父亲的养老钱,老人攒了一辈子,她怎么能轻易挥霍掉呢?她也不是不愿意还,只是父亲一纸诉状,让她在村子里的名声一败涂地。她现在确实举步维艰。说完这一切,刘丽如释重负般地长舒一口气,仿佛一切郁结都有了一个出口。

  调解需要“法、理、情”的相互融合,家事调解对“情”更为偏重,这能让“法”与“理”更有温度,也能够加大调解的成功率。

  “人们总说老小孩老小孩的,为人子女,就是要在这种时候包容他们。”我与胡法官对视一眼,继续劝导着刘丽,“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也理解您的处境,但是毕竟父女一场。还钱也不需要您全还,您负担的医疗费可以从老人的存款中扣除。”

  在我们的引导下,刘丽忆起了父女之前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情感的推动之下,她开始尝试着理解已经八十多岁父亲思维的变化。电话那端久久没有声音,之后才传来声音:“我同意。他毕竟是我的父亲。”

  在了解完这些情况、并开导了刘丽后,我们又趁热打铁,给刘勇及其儿子、儿媳打了电话,他们表示理解,自从这场父女诉讼以来,他们也一直在居间调和。同时,我们也在刘勇这边做着努力,将刘丽这些年来为家庭所做的各项努力及支出细细说给刘勇听。刘勇也开始反思自己,态度也有所松动。“好像自从我让她还钱以来,我们没再心平气和地说过话。”他长叹一口气。

  我们终于揪住了这团乱麻的线头。

  “哗哗哗——”十万元现金在验钞机中一张张闪过,桌前的父女二人彼此表情都和缓了不少。

  扣除医药费的方案被双方都同意后,刘丽提出另一个要求:必须在法官的见证下给付刘勇现金。

  现在,验钞机的声音在安静的调解室内格外突出。最终,刘丽率先向父亲伸出了手。

  “爸。”简单的一个字,却让刘勇的眼眶湿润了。他忙不迭地站起来。“哎。”

  胡法官和我在桌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格外高兴。我拿着相机,提议道:“一起合个影吧。”

  “调解给予了双方当事人共同直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契机,家事纠纷中的心结因情而起,也还需用情来解。‘再多调解一次’是最需要执着与坚持的。涉案纠纷的处理固然重要,案外纠纷的解决也要兼顾。化解纠纷、打开心结,让亲人重归于好。如我在诉,情同此心,最终就体现在千万家庭的幸福圆满上。”胡法官向我感慨道。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