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1名残疾职工
2024-06-19 09:01:5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稿图1.jpg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潘涛

  “法官,打扰了,我想问一下我那案子的执行情况……”至今我依然清晰记得,去年2月,申请执行人小彭给我打第一通电话时的情形。

  那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加班。分到案件后,我还没来得及看完案卷,就接到了小彭的电话。

  放下电话,我快速翻阅了案卷。原来,小彭等21人均为残疾人,曾于2021年入职江西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2022年1月,科技公司辞退了小彭等人,并拖欠每人2000元工资。经仲裁,科技公司需向小彭等21人支付工资及补偿金共计6.2万元。裁决生效后,因科技公司未履行法定义务,小彭等21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初次见面,小彭有些拘谨。随着交流的深入,小彭慢慢打开了话匣,说出了顾虑:因公司拖欠的工资并不多,担心法官会因案件标的额少,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执行。我向小彭解释,案件标的额无论大小,法院干警都会尽最大努力执行。

  科技公司负责人赵某在电话中也向我诉苦,他们并非故意拖欠工资,只是现在经营困难,每一笔支出都可能会压垮公司。

  如何才能既兑现小彭等21人的合法权益,又不让科技公司因执行而破产?我努力寻找破解办法。

  执行过程中,得知科技公司是因落实有关部门的政策才招聘小彭等人的消息后,我多次往返相关部门,反映小彭等人生活困难的现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最终,相关部门决定给小彭等21人发放一定的补助金,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

  同时,我也多次找到赵某,向他详细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告诉他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可能带来的后果,希望他积极履行法律义务。经多方做工作,赵某主动履行了部分义务。

  领取了相关部门发放的补助金以及科技公司主动履行的部分工资款后,小彭等人的生活暂时有了好转。

  经我多番开导,当事人的“心结”也慢慢打开,表示理解公司目前的艰难处境,赵某也诚恳表达了对拖欠小彭等人工资与补偿金的歉意,并表示愿意商量后续还款计划。

  最终,小彭等人与科技公司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即公司每月支付其中2人的工资,待公司经济好转,一次性付清补偿金。

  “我们21个人的工资和补偿金都到位了,他们要我代表大家,跟法官您说声谢谢!”近日,小彭再次打来电话,告诉我案件已顺利执结。

  我深知,执行法官要灵活运用多种执行方法,既要把“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又不能让企业因执行不当而破产。

  (潘涛/口述 本报记者 胡佳佳 本报通讯员 龚迪雅 黎志淇/整理)

责任编辑: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