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西夏区:被执行人全力筹款清偿 法官见证双方重建信任
2024-06-18 14:53:41 | 来源:宁夏法治报
 

  “没有法庭,我俩就老死不相往来了,谢谢你们的耐心工作。”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兴泾镇法庭,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张某和王某办理完手续后向法官道谢。

  原来,76岁高龄的原告王某与被告张某系亲戚关系。2017年,张某修建自家房屋时向王某借款12万元,一直拖欠未还,今年4月,王某将张某起诉至西夏区法院。

  承办法官陈美西了解案情后认为,这起案件虽然事实简单明了,但双方系亲属关系,在定分止争的同时,要避免“对簿公堂”伤害彼此感情,才能真正解开双方的“法结”与“心结”,遂决定采取调解方式办案。

  由于被告张某几年来多次失信,原告王某已逐渐对其失去信任。调解初期,承办法官多次联系原告,从情、理、法角度耐心劝导,并告知其如果张某此次仍未按时履约,王某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多次释法析理最终打动了王某,他说:“陈法官,我愿意相信你,同意调解。”

  在法官的组织下,王某和张某面对面协商,王某同意给张某一个月时间筹集资金,张某承诺于5月底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20.5万元,并达成调解协议。

  转眼间履行期限届满,这天,张某给法官打来电话:“法官,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可能不能如约履行了。”这个消息让原告王某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为了使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法官再次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法官一方面尽力安抚王某的情绪,为张某筹集资金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向张某释明强制执行的后果,劝说张某要诚实守信,重新取得王某的信任,修复二人关系。

  6月初,在约定的履行期后一周,张某终于凑齐20.5万元,主动联系法官向王某履行承诺,双方当场办理了履行手续。得知张某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尽力筹钱,王某有所触动,二人握手言和。

责任编辑: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