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让当事人感受执行效率和温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今后法院工作提供了工作指引和前进方向。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工作指引,牢记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执行问题,始终将人民利益诉求和司法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让每一位案件当事人感受到执行的效率和温度。
连强现在的办公桌在窗户旁边,他喜欢开着窗户,虽然外面施工的声音叮铃咣啷,不绝于耳,但是有风。风会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到自由,他觉得自己也是被时代的风推着往前赶的。在到这间办公室前,他在执行裁决这条道路上行走了15年。
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执行异议的审理制度和审理程序。随着司法现代化的发展,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底正式成立执行局,并根据职责分工设立执行二庭,主要负责审理执行异议、复议等执行裁决类案件。从那以后,连强就没有挪过“窝”,他的职业生涯与执行裁决工作的变迁同步,见证了这项业务从无到有,不断丰满完善、发展壮大,与法治中国建设同频共振。这些年来,连强先后参与办理执行异议案件3000余件、主办1000余件,所办案件无一差错,他作为执笔人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审判前沿》等刊物发表,先后被评为“北京二中院审判业务专家”“北京二中院十大身边榜样”“北京市模范法官”,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如何跳出个案看到更远”
2011年,连强初任助理审判员,审完第一个案子,他是攥着拳头走下法台的。“紧张,特别紧张。我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看卷笔记都记了十好几页,自己还在心中模拟了很多遍。”连强对自己审理的第一个案子印象深刻,“但是真正坐到法台上,手心里全是汗。”
年轻的连强对每一个案件都很重视,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充分的工作。尤为重要的是,他还有颗柔软且敏感的心。
对于一个法官来说,“人情味”不可或缺,这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法理与情理的平衡,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但对于一个缺少职业经验的年轻法官而言,强烈的同理心和“人情味”却可能让他的路走得更曲折一些。
那也是刚担任助审员没多久,连强遇到了当事人左大姐。这是一起拖欠工资的执行案件,左大姐组织同村的村民给某公司打工,公司拖着不发工资。临近过年,左大姐没有办法,自己借了别人的钱将村民们的工资垫付了。后来她起诉公司还钱,案子是顺利判了,但是公司一直拖着不肯执行。
左大姐孤身来到北京,在大兴区一个城中村租房住着,她不明白为什么法院都判她赢了,钱还是拿不到呢?她盼着法院能帮她早点把钱要回来。
此时左大姐已将近身无分文,情绪崩溃,表示如果再要不到钱的话,就要采取更极端的手段。连强知道之后,考虑到她的经济状况和情绪,和书记员一起去了她租住的地方。
“都是一些自建的小房子,高高低低的在路边,她租的是最外面的一间屋子。”连强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大热天,出租屋内除了一个吱嘎转的生锈风扇,其他什么电器也没有。一眼就能望到屋子的全貌,衣服用钩子胡乱挂在墙上,床头柜是几块木板拼就的,还承担了饭桌的功能,上面摆着早上剩下的半碗稀饭和一点咸菜。天气已经很热了,苍蝇就停在筷子上,墙角还因为转潮吸附了一些灰色飞虫,看着像蛾蚋。
左大姐看到连强,情绪再次激动起来:“法官你看,租这房子要200块,我连200块都没有了!房东前几天让我搬走,我能走到哪儿去?公司再不给钱,我就要‘死’在这里了啊……”
连强听着心酸不已,这个女人看着和连强的母亲年纪差不多大,却快要为生活流干了眼泪。了解完情况后,走之前连强掏出200元钱给她,算是先帮她救救急。
“她的日子确实苦,我想着就算能执行到位,也还需要一段时间,虽然不能立刻帮她解决问题,至少先让她有活下去的念头。”年轻的连强,满腹正义和柔情的连强,此时想的是能帮助一点是一点。
连强的师父得知这件事后叹了好几口气,“这不是办法啊!今天的问题解决了,明天呢?以后呢?法律赋予我们司法权,你得认真思考怎么才能用好。”
谈起稚嫩的往事,连强有些赧然。“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救助个例中的一个,看到的也不应该只是眼前问题的解决,更应该往深处思考,如何从个案到类案,从一个到两个三个,许许多多个。”
左大姐的案子在连强多次奔走后顺利告结,但这件事一直悬在他的心上。“后来我也开始带徒弟,但凡有新人入职,我就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我想告诉他们,贯穿法官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跳出个案看到更远,解决更深层的问题。”
不能让他们的灯火熄灭
2017年,连强所在庭室一下子接到800余名业主的执行异议申请,得知还有数百名业主正在观望并准备异议材料时,连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向庭领导汇报,并召开法官会集体研究。
起因是一起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在福建那边有一块地作为财产被查封了,但带来的问题是,这块地上已经盖了几栋楼,甚至房子几乎都已卖出,好多业主钱也交了,人也搬进去了。如果此时土地被拍卖,他们的购房钱不可能被返还,他们的住所也将失去,他们要往何处去?基本生存权如何保证?处理不好的话,稍有不慎就是一起群体性事件。
提交异议申请的业主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办理这批案子的那些天里,连强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能快速阅卷理顺思路,有好几天他都加班到深夜。
执行异议产生于执行程序开始后,往往是当事人对法院执行行为不服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的权利并提出不同意见。如果说案件审结是“逗号”,执行到位是“句号”,那这个句号能否画得圆满无缺,还得看执行异议这一环。
“执行难,执行异议是难上加难。”连强说,“就比如这起小区业主执行异议案,执行法官查封土地有错吗?没有。违背程序吗?也没有。但是有群众提出异议了,如果是正当的,我们就得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选择没有考虑到,怎么防止一案结多案生的问题出现。”
“中国人历来有房子情结,自古就把房子当成安身立命之所。”连强叹气,“800多名业主的背后不只是800个家庭,我们常用万家灯火来形容国泰民安,你说我能让他们的灯火熄灭了吗?”
在材料梳理得差不多的情况下,经过庭里统一部署,连强带头赶赴福建,现场核查并向几百名当事人做好释法析理工作,同时积极和涉案土地所在区党工委、管委会沟通联系,做好预案。在连强和团队的努力下,他们找到了关联案件的其他突破口,解除了对争议土地的查封。
离开福州时已是夜晚,飞机从地平线上升,城市在身下越来越遥远,黑夜中暖黄的灯光璀璨,是繁华的人间烟火。连强心想,构成这璀璨夜色的,也会有那800多个家庭吧。
很多个加班的晚上,文书写累的时候,连强会抬头看会儿窗外。他的办公室在11层,办公桌刚好在窗户旁边,每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夜晚总是相似的璀璨辉煌,和离开福建时看到的夜景一样,北京的夜晚更是如此。连强也守护着这片灿灿华灯,很多时候都是静悄悄的。
那是一个深秋冬日将至,连强接手了一起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案。被执行人之一的担保人是一家民营供热企业,为周围十多个社区提供供暖服务,主债务人甲公司疑似“跑路”,债权人乙公司牢牢盯住这家供热企业,想要变卖他们的供暖设备。
供热企业向连强提供了大量他们认为甲乙属于虚假借贷的证据。一笔笔往来账目,一页页银行流水,一个个工商登记记录……关系的不仅是几千万元的归属、一个企业的生死,更是上万名小区居民能否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争议的焦点很可能就隐藏在浩如烟海的一摞摞案卷中某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角落里。
连强在乙公司的询问笔录中抓住了突破口,草蛇灰线,一条线索逐渐清晰。庭审过程中,连强针对这一问题对各方当事人进行反复询问和确认,最终作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决定。这年冬天,十多个小区的上万名百姓,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如约迎来了暖气供暖。
如果说二十多岁的连强还曾困囿于青涩的思维,三十多岁的连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像探索者一样摸索出门道,不断思考,不断行动,用自己的力量向实现救助一片的法律效果搏壁攀高。
像吴刚砍树一样
关于执行异议的案子,连强觉得,主要是难在很多案件没有先例可寻,“连一部专门的法律也没有,得对照着各个司法解释来完成工作,很容易就遇到一个‘全新’的案子。”
“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啊。”连强笑称,这也是一个机会,因为只要认真做了,就是在填补空白, “是我们在推动司法制度的完善,这么想想还挺激动人心的!”
连强记得一起涉及有限合伙人权益的执行异议案件。唐某和刘某同为某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刘某欠了公司钱,但公司迟迟不要求刘某支付欠款。唐某将刘某起诉至法院,案子顺利判了,但到了执行阶段出现了问题,公司依旧怠于行使权利。
法院驳回了唐某提出的强制执行请求,原因是唐某并非生效裁判确定的权利人,裁判中指出的权利人是某公司。唐某提起复议后,案子到了连强手中。
“这个案子事实并不复杂,但带来的法律问题却是全新的。我们找了很多资料,最终发现之前法院的驳回只是根据其中一个司法解释,但从其他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我们对合伙企业法立法本意的探究来看,在有限合伙公司怠于行使权利时,是可以对申请执行人的范围进行扩大的。唐某完全可以提出强制执行要求。”连强解释道。
最后的裁判文书,连强深思熟虑“雕琢”了一个多星期,他说他还是第一次写这样的文书,诉称、本院查明只有短短两页,说理部分却占了整整6页。
“我们当时穷尽手段翻遍了能找到的材料,都没有找到相似的案例,这就是个全新的问题。但我敢这么判,敢于‘吃螃蟹’,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我愿意竭尽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我的自信,也是我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说这句话时,连强语气很坚定。
执行异议案件的专业特色要求法官既要保证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又要维护当事人甚至是案外人的合法权利,要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追求公正与效率的完美统一,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法官们常常面对着更大的“自由裁量权”,这考验一个法官能动司法的能力,不是盲目能动,优秀的法官从来没有随意裁判的自由,但他一定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勇于选择更有利于当事人权益的“自由裁量”方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执行异议相应的司法解释越来越多,工作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也越来越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日子里,连强觉得自己像吴刚,吴刚在月亮上一斧子一斧子地砍着月桂树,砍完一点长出来一点。连强也是这样,遇到了新问题,绞尽脑汁地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那些问题好像没有穷尽的时候,但他却沉浸在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挑战中。
连强觉得,解决完问题之后会有一种松弛感,因为石头搬走了,问题处理了,当事人的笑容出现了,他也就笑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小步一小步积攒起来,回望来时路,已成康庄大道,纵使前途荆棘密布,也终将被奋斗者踏平——踏平坎坷成大道。
把工作做得再充分一些
审判台上,连强的追问句句切中关键,让申请人一方逐渐招架不住了,脸色也越来越凝重。
在旁听席上的人看来,申请人刚刚表达的诉求主张、法律依据、出示的证据似乎都说得过去,而连强却接连不断地发现了问题:诉求不明确、依据有错误、证据与诉求之间的联系太过含糊。一连串的发问,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在庄严肃穆的法庭里,申请方代理人回答提问的间隔越来越长,不停地翻动着手里的资料,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
“作为代理人,工作不仔细,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也是对法庭的不尊重。法庭上的压力,更能让他意识到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他的努力也是公正司法的一环。”提到自己在法庭上“连环炮”般的追问风格,连强解释道,“追问不是为了给谁压力,而是为了把事实查清楚,把依据定确凿,依法妥善处理案件。当然了,首先我们自己得做足工作,达到无懈可击,才能在庭审中对争议焦点‘一击即中’。”
在徒弟们眼中,师父连强“无懈可击”的秘诀,就是把工作做充分,做到极致。他对法官助理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首先要知道,一项任务的规范做法是什么,然后不断向规范靠近,并做到极致,这样你的工作才可以越做越好。”徒弟小张说:“师父是个自带魔力的人,每次我觉得差不多想放过自己的时候,看见师父,我就想反思还有哪儿可以再多做一点。就这样,我对自己要求也更高了,干活也更认真仔细了,都快成‘强迫症’了。”
小张从入职起就跟着连强,她笑称是被师父“一手带大的”。连强要求的做到极致、做到充分,不仅是单就工作本身而言,而是以工作为中心点,往前,案子里涉及的所有知识是否准备充分了;往后,针对案件的反思,由此延伸的调研、总结是否做到位了。执行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庞杂,法官对各类部门法、司法解释都需要了解到,在连强的高要求下,每审结一个案件,小张都觉得自己又重了些许——像海绵吸水一样,她这块小海绵沉甸甸的。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业务过硬,正是法官必须先立起来的“大”,将每一件案件、每一份判决都当作经验的积累,注重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连强在强化自身的同时,也带领着团队成员向“学者型”法官的道路持续走着。
最近,出于工作需要,连强在执行三庭主持工作。离开了扎根15年的执行二庭,连强从执行裁决案件里走了出来,走向了更宽广的未来。
北京二中院执行三庭承担着执行指挥中心的具体工作,包括集约服务、综合管理、统筹协调等综合职能,目前已实现部分京牌小客车拍卖和线上委托执行的集约工作。“但其实有一部分事项是重复的,同一个案子,每个人重复做同样的事务性工作,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我们可以试着将更多的事务性工作集中起来完成……”连强介绍。
如果把法院执行工作比作烹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那么集约服务就是前期的洗菜和配菜工作,如能在前端处理好共性事务和辅助性事务,将案件“去泥脱骨”,留下核心部分,也就是“财产执行”本身,那么后面的“大厨”——办理执行实施的法官就能够更加专心于寻找财产线索,更快地帮当事人拿到应得利益,实现执行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
中院层面的执行集约化服务工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执行三庭正在按照院里的统一部署,对此开展调研,以期能探索出符合实际的路径,以实际行动来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要求。“这是走向执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严格确保公平正义的前提下,集约化服务的真正实现一定能凝聚合力,提升质效,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谈起未来,连强目光炯炯。
15年来,连强从山脚开始,奋力攀爬,法治之山峰峭嵯峨,攀登者永不止步。15年后,一登一陟一回顾,群山高时人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