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不是冷冰冰地算经济账 更需要叩开他们的“心门”
2024-06-11 16:08:53 | 来源:云南高院微信公众号 | 作者:念帆
 

  “小念,有件案子需要你跟我去找一下当事人,赶紧准备。”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徐保伟本就雷厉风行,说这话时显得更为急切。近日,徐保伟逐一查看新收的执行案件,当看到一件赡养纠纷执行案件后立马拿起电话联系当事人,简单了解案情后匆匆叫上我便急忙赶往当事人家中。

  什么情况这么紧急呢?路上,徐保伟开始向我介绍案件基本情况:“小念,我们现在要去办的是个追索赡养费的案件,标的额1200元,申请执行人方某八十多岁,被执行人是他的女儿方某某。虽然申请执行的标的额是个小数目,但赡养纠纷执行案件具有特殊性,不能简单执行,而应最大可能修复亲情。”

  原来,申请执行人方某共有五个子女,2021年初,方某以子女不赡养为由,向新平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五个子女每月向其支付生活费。经新平县法院主持调解后达成一致协议,四个子女每月支付300元赡养费,女儿方某某因经济较为困难,每月支付100元。但2023年以来,女儿方某某却迟迟不支付赡养费。

  是不是她遇到了什么困难?

  “刚才跟被执行人方某某电话联系时,她情绪特别激动,只说自己也生病了,无力支付。现在我们去实地了解情况。”对于赡养费的案件,徐保伟从来都特别关注,毕竟每一笔赡养费的背后不单单是金钱的给付,还有一段需要用心弥合的亲情关系。

  车辆在曲折的乡村小路行驶了1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了被执行人所在村庄。据村干部介绍,被执行人方某某家庭确实困难,两个女儿外嫁,其本人几年前因脑梗造成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丈夫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她,家庭收入十分有限。来到被执行人家附近,远远地就看见她倚在墙角。我们走近后,她一只手颤颤巍巍拄着手中的竹杖,另一只手攀着墙试图站起来,徐保伟赶忙示意被执行人坐下,同时说明来意。

  “都说要赡养老人,但没人说子女困难了该怎么办。案件调解时我的病情没那么严重,但我现在偏瘫了,之前都躺在床上,最近才能下床活动,没法独立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我父亲从来没有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问过我的情况。”被执行人方某某几度哽咽,病痛让这个54岁的女人外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苍老,她虚弱、委屈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老父亲的埋怨。

  听了方某某的哭诉,我们立即拨通了方某的电话。方某某不时抬头看我们手中的电话,似乎在期待什么。“好的好的,我问问她要不要听电话。”我们将电话递给方某某示意她与父亲通话,她一时不知所措,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电话,听到电话里传来熟悉又久违的声音后,眼泪夺眶而出。时隔一年多,方某某与父亲第一次敞开心扉,消除了长时间不沟通造成的误会。

  “刚才在电话里我把你的情况详细告知你父亲,他说以后不会再跟你要赡养费。你们要是平时能够多一点沟通,关系也不会这么僵。你父亲身体还比较硬朗,你也不用担心他。”挂断电话后,我们继续开导方某某,她表示可以支付部分赡养费。最终,该案被执行人方某某支付了部分赡养费,申请执行人放弃了剩余的债权。

  支付赡养费是源自浓浓亲情的行为,不单是冷冰冰的经济账。办理执行案件需要依据案情具体分析执行措施,考验执行人员的经验与智慧,更需要我们叩开当事人的家门、叩开他们的“心门”,以“如我在诉”的换位思考,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实现案结事了纠纷止,才能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责任编辑: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