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直播,见证了司法如何守护成长
2024-06-11 10:26: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俏 张孟 茹玉
 

讨论环节现场。记者 王俏 摄

南浔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法官们正在帮助孩子们进行模拟法庭前的准备。记者 王俏 摄

在法袍体验环节,中山第一法院法官贝奇聪向同学们介绍法袍的配色、配饰及其背后的寓意。晏天赐 摄

  六一儿童节前夕,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举行“法润童心”家校协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主题直播活动。直播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设主会场,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设分会场,以丰富的形式和有趣的活动,带领孩子们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同时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法院院长、学校校长和家长代表进行互动,针对大众关心、关注的家校协同、校园欺凌等话题进行交流。

  直播活动历时两个半小时,在人民法院报微博、视频号、百家号,中国法院网抖音号、快手号,天平阳光APP,天平阳光b站,央视社会与法央视频号、浙江天平视频号,潮新闻客户端,湖州教育视频号、浙江县区融媒体中心联盟等30余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全网观看量达200万人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网友的大量好评。

  沉浸式普法——

  让法治教育课“活”起来

  “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南浔区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强调‘互动、体验’,综合运用3D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这里,法律知识可感、可触、可体验……”跟随南浔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沙鋆的脚步,直播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由南浔区法院主导建设的浙江省内体量最大的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

  “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呀?哇!捕到大鱼了!这条大鱼展示的是好奇心!”“这里是我们的法治魔幻墙,看似普通的漫画场景背后别有洞天哦,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拍一拍,看看会发生什么?”按照时下关注的热点,在直播的第一站,南浔区法院筛选出法治学习(实物造景)、好奇心理(捕鱼游戏造景)、家庭教育(魔幻墙造景)、公交车安全(交通造景)、校园欺凌(教室造景)等5个游戏,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6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20余名小学生以VR视角进行沉浸式学法。

  “这个游戏超级真实,我好像真的坐在公交车上被困住了,好紧张呀。幸好有正确的指引。这比课本上的安全提醒有趣多了!”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在体验了交通造景的VR设备后,直呼“有趣又有用”。

  随后,一堂关于未成年人预防校园欺凌的VR体验法治教育课在体验馆的校园造景里开讲,主讲人是沙鋆。台下,同学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戴上VR眼镜,亲身体验校园欺凌的场景及学习如何正确应对;台上,沙鋆不时穿插讲解校园欺凌的形式、内容和危害等内容,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如何让法治宣传教育合乎青少年的“胃口”,如何让法治意识深入少年心,一直是南浔区法院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的重点。这场直播,将南浔区法院以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为阵地的“沉浸式普法”模式,带入全国观众的视野。

  “当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应主动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采取实践式、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南浔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沈佩明说,要让法治教育课“活”起来,课程形式和内容都要“新颖”且“鲜活”。

  在南浔区法院的圆桌审判法庭内,直播的第二站,11名小学生扮演着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法警、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等角色,按照庭审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教育等法定审理程序,严谨有序演绎一起案件的审理全过程。现场庄重严肃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参与的同学。

  “2004年,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南浔区法院法官贾建平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中,首次尝试采用圆桌审判。圆桌审判让威严的庭审多了一丝温情。”南浔区法院法官助理牛雪佳在直播镜头前这样介绍这场模拟法庭的“别致”,“此次模拟法庭以一起从校园欺凌发展为故意伤害的真实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为蓝本,案件的主人公是一名高二学生,只因向同学借手机未果便把拳头挥向了对方……镜头前的同学们,一定要切记,这样的做法不理智不可取!”

  “让审判既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成为挽救教育的‘课堂’。”人民法院正这样努力着。

  深入式“聊”法——

  让家校协同发挥作用

  “我认为家庭、学校与司法的协同保护,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发挥作用,离不开司法保护的融入和促进,也需要司法保护给予指导和支持。”

  “家庭和学校要共享资源、畅通渠道、及时沟通,而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为我们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教育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也给家长学生无形之中增加了安全感。”

  “南浔区法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前端重防治、审判重保护、末端重帮扶,可以说,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促进法治引领下的家校协同。”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作为家长,我发现人民法院乃至整个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和法院的共同配合,对我们家长来说,是很大的支持和安慰。”

  ……

  在讨论环节,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湖州南浔兰生宏达实验学校校长祁建敏,学生家长代表杨玉芳与沈佩明一起,围绕家校协同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在半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他们从如何做好家校协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谈到如何精准有效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又谈到怎样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有深度、有思考,更有感性的真情流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不论是家长、学校、法院、还是社会,都希望能好好呵护这个“向阳”的未来。

  “让孩子知道,我们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起,永远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杨玉芳说,没有天生的家长,只有共同的成长。

  “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和应该怎么做。”祁建敏认为,既不能做恃强凌弱的施暴者,也不能做忍气吞声的受害者,更不能做视而不见的旁观者。

  “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不如家庭、学校那么贴近孩子,我们接触到的孩子往往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沈佩明认为,痛心之余,更要反思。要在“抓前端、治未病”上下功夫,要帮助未成年人明确法律底线、强化规则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施文美希望,人民法院继续探索如何凝聚各方合力,将司法保护与其他五大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守护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

  从真挚关爱到殷切期望,从悉心关怀到痛定思痛,家长、社会、学校、法院,每往前一步的努力和探索,每多一分的关心和陪伴,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互动式学法——

  让法治文化扎根学子心中

  在距湖州市1000多公里远的广东省中山市,位于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和港澳往来特别密切。此次直播活动,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邀请300余名内地与香港学生走进法院,开展粤港澳青少年法治融合体验活动。通过旁听庭审和进行互动游戏,增进两地学生对祖国法治文化的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分别是什么?”“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港剧中的假发套内地法官需要戴么?”

  在旁听庭审后的互动游戏环节,点燃了两岸同学的热情,纷纷举手抢答。随后,中山第一法院法官助理贝奇聪邀请香港学生试穿法袍,了解法袍的意义,体验成为一名内地法官的感觉。

  身着法袍,一位男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全场掌声。他说,从进入法院大门后就感受到了庄严神圣,看到了法官的专业和负责,穿上法袍,不仅有自豪和荣誉感,也体会到了法官为人民群众捍卫公平正义的责任和担当,体会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追求。他表示,要自觉遵守法律,做法律的崇尚者。

  “希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同学们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贝奇聪说。

  镜头转到中山市永安中学,“壹法中山杯”法治动漫创作大赛开幕活动暨校园法治文化节在这里举行。法官们以动漫的形式,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法治知识,进行普法讲座,法治市集等精彩活动。

  此次直播活动,加深了香港与内地青少年的互知互信,促进了港澳和内地法治文化交流,体现出人民法院为不断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主动发挥司法职能。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