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爱,绵延二十一载
——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三代“法官妈妈”
2024-06-03 10:12:5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白坤先 茹玉
 

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少年审判法官沙鋆走进南浔实验小学(上合学校),开展普法宣传。

贾建平

温奕弋

沙鋆

贾建平、温奕弋走进校园,为孩子上普法课。

  2009年10月,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拍摄播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系列短剧《法铸方圆》,第一集《法官妈妈》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法官贾建平为原型。贾建平曾说:“每当‘问题孩子’的人生重回正轨时,我就打心底里高兴。”

  2018年2月,一封来自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孩子的手写信,投递到了南浔区法院法官温奕弋手中。“有您常来看望,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寒冬时节,少年的心声讲述了温奕弋温情帮扶的故事,和自己感受到的关注和温暖。

  2020年11月,南浔区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开馆时,作为法治讲解员的法官沙鋆全程陪同着参观的孩子们,风趣幽默的讲解声中,众人的笑容一同定格在了相片里。

  ……

  一个个传递着法治温度的瞬间,串联起2003年南浔区法院建院21年来三代“法官妈妈”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故事。

  贾建平:一系列创新,探索少年审判之路

  2003年4月,南浔区法院成立。当月,该院刑事审判庭组成涉未成年人合议庭,专门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当过中学教师的贾建平,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格外关注,便主动请缨。

  万事开头难。“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再犯罪率较高。”履职过程中,常常遇见“熟悉”孩子的贾建平有感而发。爱钻研的她通过分析审判数据,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问题的出现,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21世纪初,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商、务工人口的流动频繁,导致家庭教育缺位的留守儿童增多。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信息资讯的冲击,“不当交友”“法治意识淡薄”等原因叠加,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地处江浙沪交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湖州市南浔区自然也不例外。

  当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贾建平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资料显示,当时全国范围内对少年审判工作已有一些探索,但各地做法不一,未形成完善的顶层设计体系。

  于是,贾建平尝试在审判方式上做一些创新,以最大程度发挥少年审判的教育、感化、挽救作用。

  在审理未成年人小辉结伙盗窃案过程中,小辉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受到贾建平的特别关注。她通过庭前社会调查发现,小辉妈妈很早过世,父子二人相依为命。但爸爸缺乏家庭教育常识,也不懂如何表达爱和关注,动辄打骂的行为将小辉越推越远,直至其犯下大错。

  与未成年人在法庭上相见,是一件痛心又惋惜的事情。贾建平总想着能不能为涉世未深的孩子多做些什么?

  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贾建平在这起案件中开始探索推行“圆桌审判”制度,即采用法官、检察官、人民陪审员、被告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等围着圆桌而坐的方式,尝试缓解小辉的心理负担、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

  庭审时,贾建平始终以耐心、柔和的态度释法说理,“与众不同”的审判方式促使小辉逐渐放下心防。不住流泪的小辉表示,希望法庭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最终,小辉被判缓刑。

  “‘圆桌审判’区别于传统庭审,可以使未成年被告人更容易接受法理和情理的传达,多了几分司法温情。”贾建平的笔记,记载着她的感悟和思考。

  “我想看着他长成一个好孩子。”审判之外,贾建平隔三岔五地给小辉和他父亲打电话,一方面关心小辉的近况,注重孩子的情绪疏导,另一方面“背靠背”做父子俩的工作,尝试化解误会、解开心结。

  “贾妈妈,谢谢您,我现在才知道爸爸对我是有爱的。我一定会学好的!”小辉一声甜润的“妈妈”,让贾建平觉得欣慰。她更欣慰的是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得以改善,孩子的未来有了希望。

  “能多挽救一个是一个。”正是抱着这样的期望,贾建平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逐步探索出庭前教育法、情景交融法、社会发动法、家庭温情法、真爱感化法、制度约束法、行为矫治法、防治结合法等爱心工作八法,并创立了“两前一后教育法”,即庭前教育、庭中宣判前教育和庭后教育,多措并举做实教育、感化、挽救。

  “一、三、六”缓刑考察回访制度,“法官导师制”……贾建平还从个案汲取经验,关注审判工作“后半篇文章”,开展未成年犯帮扶、帮教工作,促使重新犯罪问题大幅改善。

  孩子们的一句“法官妈妈”,贾建平觉得这是对她工作方法的莫大认可。贾建平代表着南浔区法院第一代少年审判法官,她的探索丰富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解题思路,以能动之姿引领来者。

  温奕弋:一群人接力,托起孩子受伤的羽翼

  “法官的力量,爱心的暖意,要顾及每一个角落。”后来,师父贾建平的守护棒传到温奕弋手中时,她注意到,在许多刑事案件背后,都有需要被关怀的孩子和需要被挽救的家庭。

  妈妈被判刑入狱后,只能与外婆共同生活的小伟,原本欢乐的童年成为“至暗时刻”。性格开朗的男孩,一夜之间变得孤僻、沉默。

  “不能因为父母的错,毁了孩子的未来。”为帮助小伟健康成长,温奕弋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回访和资助,努力弥补着他成长道路上缺失的关爱:得知孩子想妈妈了,温奕弋就陪着他前往监狱探望;发现他爱看书,她就精心挑选一些课外读物送给他;观察到他的鞋子旧了,下次去看望他时她手里拎着一双新鞋;考虑到祖孙俩生活困难,她常自掏腰包资助他们……

  2020年,小伟妈妈刑满释放时,来接她的是长大成人的阳光男孩小伟,母子二人紧紧相拥,热泪盈眶。“真幸运,我有了两个妈妈。”后来联系时,小伟朴素的话表达着对温奕弋多年付出的深深感激。

  在审判实践中,温奕弋发现,父母犯罪致使孩子陷入困境的情况不少;未成年被害人得不到应有赔偿和补救致贫致困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家庭相对困难的未成年被告人回归社会后,一时无法解困……

  “为了孩子,能否多做一些?”温奕弋扪心自问。2014年9月,由温奕弋提议,南浔区法院联合南浔区慈善总会,设立湖州市首个法治关爱“温暖基金”,用于资助刑事审判案件中经济困难的未成年被告人、未成年被害人,刑期较长罪犯的未成年子女中的经济困难者。截至目前,已累计募集基金105万元,资助300余人次。

  更多探索在同时进行。

  2015年,温奕弋牵头创设未成年人社会关护团,对在开庭时家长不能或不宜到庭的涉案未成年人,提供观护帮助。符合条件的“临时家长”陪伴开庭,代为行使法定代理人的部分诉讼权利,以帮助消除未成年人因没有亲人陪伴而产生的恐惧、紧张情绪。

  2016年,以温奕弋为“领头雁”,南浔区法院创立“温暖工作室”品牌,组建起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组成的巾帼审判团队,对案涉未成年人“以心救心”“以心育心”,并在院内设置工作室专门场所,审判之外持续开展延伸帮教、心理咨询辅导等工作。

  2017年以来,“法官妈妈”们还依托“温暖工作室”,健全未成年人判后帮扶帮教体系,在辖区建立了以企业、社区、学校为载体的帮教基地20余个,帮助涉案未成年人解决就业、就学等实际困难,通过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

  ……

  两代人传承延续,法治温度融入行动。南浔区法院逐步形成社会调查、“圆桌审判”、回访考察、社会观护、温情陪护、心理疏导等一系列少年审判特色制度。一群人接力坚守,托起孩子受伤的羽翼,点亮孩子的心灯,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温奕弋这一代少年审判法官,身上展现的是“汇聚力量、温暖延续”,守世间之冷暖。

  沙鋆:全社会协同,写好“共同守护”的故事

  2023年8月,南浔区法院将原来由刑事审判庭代管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依托该院综合审判庭重新设立,集中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

  “以往少年审判多以刑事审判为重心,或多或少忽略了综合司法保护、犯罪预防重在抓前端的功能实现。如何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问题始终萦绕在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第三代“法官妈妈”沙鋆心头。

  “未成年人作为家事案件‘隐形当事人’的情况越来越多,离婚案件中普遍存在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探视等问题。”沙鋆承办的一起离婚案件中,男方下落不明,女方起诉离婚但提出一人无法负担婚生双胞胎的抚养费用。

  经过调查,更多难题浮出水面:原告取证困难,对于被告的情况无法掌握;其中一个孩子有先天残疾,需要长期康复治疗;案涉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负担高额医疗费用……

  沙鋆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和举证规则作出裁判不难,但案中隐藏的未成年人权益问题怎么办?依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离婚后双胞胎的抚养权归女方所有更为适宜,但现实中,收入微薄的女方又如何负担孩子的抚养和治疗费用?沙鋆意识到,此时单纯依靠法院的力量难以妥善保障孩子的未来。

  在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的推动下,南浔区法院的“法官妈妈”们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温暖协同守未”数字化平台由此诞生。沙鋆通过该平台,与公安、民政、卫健、村社等单位或部门线上协同,可以一键查询案涉当事人的家庭环境、经济现状、医疗保障等,并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如何解决该案当事人的困境。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双胞胎的抚养权归女方,同时引导女方与孩子奶奶在村委会见证下签订监护协议。协议约定:部分监护职权委托给孩子奶奶,女方则承担抚养费并且定期陪伴。案后,沙鋆还协同妇联、心理协会等开展定期回访帮教。

  “少年审判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全社会的协同离不开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近年来,南浔区法院积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等协作配合,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司法机关负责、各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以能动履职凝聚起社会更大合力,创新探索“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

  前端注重综合治理,在沙鋆的努力推动下,南浔区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浔区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工作实施意见》,协同16家单位共同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等22个工作项目,构筑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大格局。

  少年审判实现了“三审合一”,组建专业团队,归口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探索“首审责任制”推动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同时聘任审判辅助人、运用“温暖协同守未”等协同联动。

  末端实行“综合关爱”,依托由南浔区委区政府支持打造、南浔区法院主导建设的南浔区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开展“沉浸式”普法,会同妇联、村社等“浸润式”回访,联动各部门“精准式”帮扶,推动“全社会共同关爱”。

  坚持前端重防治、审判重保护、末端重帮扶,全社会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沙鋆这一代少年审判法官身上展现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绵延21载的爱,温暖向“未”来。在贾建平、温奕弋、沙鋆等三代“法官妈妈”们的努力下,近3年,南浔区法院涉未成年人“民转刑”案件为零,当地未成年犯无重新犯罪,南浔区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处于全省低位。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