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返源”共治“朋友圈” 增强诉源治理靶向性
2023-11-30 09:16:5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德华
 

  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围绕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共治,能动抓好开源、回源、强源、治源四个方面,不断提升共治合力、联动活力、解纷能力和预防效力,切实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端延伸,有效增强诉源治理靶向性、实效性,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目标。

  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好调解的基础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多次提出要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基层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一方面,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能动推动涉诉矛盾纠纷返回到“源发地”,依靠人民群众就地化解,并跟踪加强指导和参与协调,促进更多的矛盾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化解在“前端”,增强诉源治理的靶向性、实效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能动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人民调解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群众的普法宣传,参与化解疑难复杂纠纷,促使矛盾纠纷预防于“未病”,既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社会稳定水平,又实实在在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目标。

  一是主动对接“开源”,汇聚源头共治合力。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共治首先要有“源头活水”,“分得出、有人接”是前提。人民法院要在地方党委领导和支持推动下,积极宣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念大会和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营造诉前多元解纷的浓厚工作氛围,着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主动与辖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镇区街道、村居网格及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进行对接,畅通“返源”分流渠道,形成“县、镇区街道调解普通民商事纠纷,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机构调解行业性纠纷,驻院庭人民调解员托底调解法律性较强或疑难复杂案件”的诉前多元共治模式。要强化诉与非诉对接中心建设,挑选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调度指挥中枢”,依法开展对接、分流、指导、督促、司法确认等工作,保障“返源”工作有序运行。要探索选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法律明白人”等担任人民法院调解员,搭建好线上线下调解工作平台,聚合资源、整合力量,不断扩大“返源”共治“朋友圈”。

  二是力推案件“返源”,激发源头联动活力。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共治,实质就是将适合在基层处理的矛盾纠纷依法有序“回流”到基层,发挥人民调解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以最小的代价弥合社会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要牢牢把握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推动人员、案件、服务向基层下沉,做深做实“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建立健全“网格吹哨、法官报到”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人民法庭“返源”化解的“桥头堡”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持续增强驻院庭诉前调解力量,进一步整合人民调解、推进行政调解、发展壮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着力构建“基层人民调解优先、法院诉前调解断后”的分层递进过滤机制。要积极借助科技创新成果,推进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发挥在线咨询、在线分流、在线调解、在线反馈、在线确认功能优势,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诉源治理的便利性,提高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效率。

  三是注重固本“强源”,增强源头解纷能力。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是“枫桥经验”的制胜法宝,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能否可持续、见实效,不仅要将诉前调解的“调”再向前延伸,还要增强基层解纷能力,深化调解实效。要积极发挥人民法院专业优势,以实用、实战、实效导向,建立镇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到法庭跟庭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旁听庭审,常态化委派案件分流调解,着力提升专业化纠纷化解能力。要扎实开展“审务进乡镇、法官进村居”工作,靠前指导村居网格进行纠纷排查、风险预警、矛盾化解,织密基层社会治理“防护网”,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要坚持带案下网格,落实“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典型个案的宣传引导作用,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要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切实增强基层政府参与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

  四是着眼治理“根源”,发挥源头预防效力。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共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案促治、以法强治,从源头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人民法院应坚持“案件”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力促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要由案到面推动重点领域治理,聚焦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对审判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督促问题整改,消除隐患、规范治理,修补社会管理漏洞,实现化解“一件事”向治理“一类事”转变。要以案说法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立足人民群众的普遍司法需求和本地纠纷特点,创新普法小故事、微视频、情景剧等普法宣传形式,引导社会大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要以“无讼村居”创建助推基层综合治理,围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设,完善社区公约、村规民约等村居社区自治规范,靠前指导人民调解,实现村居社区由少讼到止讼、无讼转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围绕涉诉矛盾纠纷“返源”化解共治,能动抓好开源、回源、强源、治源四个方面,不断提升共治合力、联动活力、解纷能力和预防效力,切实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端延伸,有效增强诉源治理靶向性、实效性,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