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民警还有调解员老师对我的开导,我之后一定好好工作,争取早日还清欠款,重新开始新生活。”在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王某感激地说道。
王某是三起案件的被执行人,因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处以司法拘留。之后,王某父母主动与执行人员取得联系,表示想给王某送些衣物。在沟通过程中,执行人员了解到王某曾是一个优秀的门球教练,有着幸福的家庭,但因近年来接触不良环境和人员,导致家庭破裂、债台高筑。之后,父母多次与他沟通,最终都闹得不欢而散。
执行人员在有感其父母殷殷舐犊之情的同时,也意识到王某需要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债务本身,还有激烈的家庭矛盾和失意内心导致的心理问题。为此,执行人员立即启动拘调融合程序,将相关案情及背景信息向拘留所通报,并建议驻所民警和心理医生对王某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
之后,执行人员邀请管教民警、申请执行人、王某父母、心理医生和人民调解员加入“个案共享空间”共同参与拘留后的调解工作。在执行人员的主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王某终于解开了心结并与申请人达成和解。
调解成功后,各方当事人在线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执行人员通过“拘调融合”应用线上解拘场景向拘留所送达了解拘文书,实时成功解拘。
目前,王某已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并能按约履行和解协议,与父母的关系也日趋融洽。
近年来,随着法院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司法拘留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然而,作为突破被执行人心理防线的一项有力惩戒措施,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导致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惩戒威慑作用,矛盾纠纷化解效果不佳。
为打破“一拘了之”的局面,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一步提升执行办案质量和效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期待。2022年以来,余姚法院与余姚市拘留所依托浙江法院智慧执行2.0系统、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及浙政钉“执行一件事”等数智化平台,强化部门联动,深化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创新推出拘调融合“一件事”改革应用。
该应用以“高效拘留、拘调融合、整体智治”为目标,对执行案件司法拘留矛盾纠纷处置进行流程再造,高效打造协查协控、拘前体检、高效拘留、联调联处等四个多跨子场景,打破部门壁垒与时间、地域限制,真正实现司法拘留“提审和解解拘零次跑”。
近日,由余姚市委政法委牵头,会同法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出台《余姚市拘调融合“一件事”改革操作指引(试行)》,完善了社会矛盾化解联调联处工作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余姚法院将进一步探索利用政法一体化平台更好地实现业务集成、事项协同。
据统计,自拘调融合“一件事”应用上线以来,已协同执结案件16起,执行到位金额112万元,矛盾化解参与率达100%,纠纷化解率86.7%。
协查协控子场景
与公安建立协作机制,协同打造被执行人协查协控子场景。法院通过“执行一件事”模块向公安发起协查协控申请,公安通过“浙政钉”平台即时反馈被执行人轨迹、暂住地等信息。对于需强制传唤的被执行人,由公安协助控制被执行人后移交法院处理,切实解决疫情常态化下法院查人找物难问题。
拘前体检子场景
与卫生健康局建立协同机制,打造体检绿色通道,优先为被执行人开展核酸检测、血压检测、心电图检测等体检事项,实现人到即检,检完即走;体检完成后,体检数据线上实时反馈,无需等候领取体检报告,减少被执行人因体检滞留医院时间,有效降低拘前安全隐患。
高效拘留子场景
被执行人送拘前,体检医院通过“浙政钉”平台将体检报告反馈给法院和拘留所,法院通过“执行一件事”模块将被执行人身份信息、执行依据、拘留决定书等材料线上送达拘留所,由拘留所进行预审。对不符合拘留条件的,拘留所通过“浙政钉”平台线上发送不予收拘文书,拘留程序终止;对符合拘留条件的,由法院将被执行人送拘,大大提高了拘留效率。
联调联处子场景
该场景下设线上提审、线上服务、线上和解、线上解拘四个支场景。被执行人收押后,执行人员视情将管教民警、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援助律师等引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个案共享空间”,推送简要争议案情、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家庭及工作情况等,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被执行人开展调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对调解成功的,在线签订和解协议,并实时完成线上解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