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法院执行干警在企业走访。范文琦摄
涉企执行,一头关系着经济发展,一头关系着百姓冷暖。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两级法院在涉企执行中,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工作理念,灵活执行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府院联动化解企业金融风险、精准把脉为企业纾困解难,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提升企业持续经营发展能力。今年1至6月,全市法院执结涉企案件2699件,执行到位金额8.06亿元。
■放水养鱼
复工复产谋新招
“邓法官,现在酒店恢复正常营业,员工也愿意留下来工作,太谢谢你啦!”近日,在渡过难关后,某酒店负责人专程到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找到执行法官表示感谢。
据了解,该酒店是当地有名的龙头企业和招商项目推介会的重要接待场所,现有职工390人,酒店运营涉及60余家当地上游企业、个体工商户、供货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加上酒店债务负担过重、资金链断裂等原因,2020年以来,酒店面临破产的风险。
“针对涉企案件,我们逐案梳理,深入剖析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顾全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实现多方共赢。”三明中院执行局负责人檀飞说道。
经承办法官摸排,该酒店有多起案件在三明中院及辖区法院执行,涉案标的额高达6亿余元。
涉企执行,不能简单“就案办案”,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正确的处理方案。执行过程中,承办法官转变思路,对酒店已抵押的经营性房产采取活查封的方式,交由酒店继续经营使用。同时,在加强资金监管的前提下,解除查封酒店的银行账户,让酒店先行支付职工工资、货款、税费等费用。
涉企执行不仅考验执行干警的工作效率,更多时候还考验干警的智慧与耐心。
面对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出的执行异议,执行法官从法理情多角度为申请执行人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争取理解与支持,并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
最终申请执行人与酒店、第三方投资人达成债权资产包转让协议,并申请撤回执行复议和对酒店的强制执行申请,至此该案画上圆满句号。
“法院将执行强制性的力度与善意文明的温度相结合,灵活采取执行措施,让执行工作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助力守信企业纾难解困。”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近年来,受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让企业雪上加霜。
为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三明中院制定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十八条措施》,对因疫情影响造成短暂资金流动性困难不能清偿债务的企业,依法精准适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同时通过建立涉企案件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对涉诉危困企业的司法救助力度,常态化开展“司法暖企”行动,依法为企业缓解债务压力、恢复生产经营创造条件。今年以来,三明中院成功帮助253家企业脱离困境。
■对症下药
精准把脉出实招
“非常感谢法院的人性化执行,公司资金困难问题缓解了。”某农业公司负责人林某终于松了一口气。
日前,申请执行人苗某与被执行人某农业公司的债务纠纷顺利达成和解。这得益于宁化县人民法院积极落实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的“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
据悉,该农业公司是宁化县招商引资重点企业,项目总投资1.1亿元,前期已投入2000万余元,建成智能温室蔬菜大棚500余亩,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公司近两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法偿还建设智能温室蔬菜大棚的工程款。
去年6月,苗某便向法院起诉要求农业公司支付工程款。经调解,农业公司同意支付苗某工程款170万元并以名下的智能温室蔬菜大棚进行担保,后农业公司仍无力履行。同年12月,苗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现场办案过程中,执行干警多次深入该公司生产基地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得知该公司虽然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但仍在正常生产经营,而且马上就有一批小黄瓜准备上市销售,届时该公司将有回收资金,具有履行债务的能力。
“如果简单以拍卖、变卖智能温室蔬菜大棚的方式执行,将会使农业公司失去生产销售的能力,不仅不能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还可能让企业走向破产的边缘,对当地农民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承办人曾显国分析道。
权衡利弊后,执行干警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调,在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前提下,一边对智能温室蔬菜大棚及其附属设备采取“活封活扣”措施,一边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最终,农业公司偿还了苗某40万元,余款分期履行,该案获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无独有偶,将乐县人民法院亦通过“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让一企业“起死回生”。
执行干警在调研该企业时发现,福建省某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文化旅游的公司,由于该企业在多地涉案16起,涉及对该企业资产的查封多达34个,导致企业难以运转。
案件处理过程中,执行干警深入多家企业,了解企业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就企业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解答。通过与当事人积极沟通协调,当事人一致同意对该公司资产予以解除查封,给予该投资公司融资“再造血”的机会。
今年2月以来,三明中院积极落实福建高院部署安排,组织辖区法院通过登门走访企业、座谈会、现场办案、法律宣讲等方式,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其排忧解难。活动开展以来,三明法院共出动干警209人次,走访企业135家,征求企业司法需求44条,召开座谈会29场次,运用现场办案执结案件69件,执行标的额达3690万余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0个,3家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得到缓解。
■府院联动
破解难题亮硬招
“皇家花园烂尾了近10年,今天终于迎来新生,感谢法院、政府帮我解决了这么棘手的难题,让我的债权得以实现!”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如释重负地说道。
如今,坐落于三明市沙县区小吃文化城畔的“皇家花园”楼盘重现活力,后续建设正井然有序地进行,168套无证房也顺利“领证”。这一切都离不开沙县区人民法院采取的府院联动这一硬招。
早在2013年,三明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因开发“皇家花园”楼盘,以其开发的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借款2640万元。其间,该楼盘主体竣工验收合格后,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等原因造成楼盘烂尾。
政府介入监管后,利用账户余款完善供水供电,完成了部分房产的交房,但由于工程未完成验收,产权证仍无法办理。2019年12月,154名业主由于迟迟拿不到产权证,欲集体上访,解决办证问题。
矛盾一触即发,采取举措有效化解矛盾势在必行。2020年1月,沙县区法院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争取主动、分类化解、总体盘活”为工作理念,全面梳理风险楼盘的债权债务情况。
“针对皇家花园项目的资产情况,我们积极争取处置权,向三明中院申请将原由三明中院执行的涉该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系列案件交由我院执行。”沙县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吴鸿强说道。
案件移送后,沙县区法院根据前期梳理的财产情况,向清流县人民法院商请原由清流法院首封的该楼盘5套房产的处置权移交执行。同时与税务部门商议,将其首封的2套房产一并交由沙县区法院执行,为一揽子解决该风险楼盘奠定基础。
“案子什么时候能解决?”“我什么时候能拿到房产证?”涉及人员众多、产权无法合并、房产证无法办理……面临着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承办法官蔡伟凤倍感压力。
如何在困境中求突围?考验着法院的担当与法官的智慧。
“我们优先处置易变现的13套商品房,为风险化解争取时间。同时,对案外人已享有实体权利的3套房,引导案外人通过法律程序进行权利确认。”蔡伟凤表示,面对纷繁复杂的房产情况,沙县区法院采取分类处置“一房一案”的工作措施,精准施策保障多方权益。
在依法保障案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沙县区法院对13套住宅分次挂拍,总价款1764.5万元,用于支付工程尾款及消防、人防等费用,为楼盘整体验收提供保障。
处置过程中,案件承办人与土地债权人、资产包购买人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在保障优先权的前提下,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房产证和土地证“两证合一”难题,推进业主不动产权证办理。最终,让“烂尾楼”化“险”为“安”。
近年来,三明法院强化“一盘棋”思想,将涉金融案件执行作为常态化攻坚的重点案件。今年1至6月,全市法院受理涉金融执行案件2464件,执结案件2014件,执行到位4.59亿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化解重大风险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企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就业。作为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面了解企业的‘中梗阻’,借力执行手段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明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