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化三集约”新模式
全面助推小额诉讼案件审理规范高效
余姚市人民法院在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过程中,坚持简化程序不减损当事人权利,打造“三化三集约”小额诉讼模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高效兑现。自启动改革试点以来,该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549件,程序适用率35.48%,平均审理天数8.03天,有效满足当事人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纷需求。
一、坚持“三化”工作机制,促进小额诉讼程序“递进适用”
一是程序选择“前置化”。前移合意选择程序,找准高频次适用小额程序案件类型,协调促成相关行业将合意适用条款规范嵌入前期合同中,如,在办理10万元以下贷款业务时提前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对拖欠物业费等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纠纷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提高合意适用率。增强当事人选择意愿,以诉讼服务大厅为阵地,强化小额诉讼案件类型化处理的宣传力度,以“类案示范效应”引导当事人选择小额诉讼程序;发放《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告知书》,通过定期梳理发布小额诉讼典型案例,借助具体案件着重强调便捷性和终局性,引导当事人约定适用。
二是庭前流程“精简化”。建立诉前调解分流团队统一引导确定答辩举证期间机制,在诉前调解阶段,对到场各方当事人同意放弃答辩举证期的,当场立案、分案、确定速裁法官开庭审理,平均节省10—12天;对需要答辩举证期的,确定合理期间,调解法官先行召开庭前会议,组织已有证据交换、厘清争议焦点,简化后续开庭流程,提高小额诉讼庭审效率。改革试点以来,小额诉讼案件平均庭审时长约12分钟,同比缩短近40%。
三是程序转换“严格化”。严格把关小额诉讼程序转换,出台《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指引规范(试行)》,以实施办法第六条、第十一条列举情形作为转换程序理由,对因案件疑难复杂转换的,应先团队内部讨论确定,再依法转为普通程序。制作《小额诉讼程序流转图》,清晰规范各环节流转注意事项,明确各节点责任人,强化流转时间和程序的规范化监督。
二、坚持“三集约”工作方法,发挥小额诉讼程序制度效用
一是集约团队配置,速裁处理。立案庭速裁审判团队集中办理小额诉讼案件,减少材料流转环节,缩短案件处理用时,提升小额程序司法体验。培养办理小额诉讼精英团队,通过处理大量类案,积累实务经验,深入研究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升小额诉讼案件审判质效。
二是集约审理模式,诉审协同。采取模板化应用整合司法资源,统一规范小额诉讼案件的起诉模板、庭审流程、文书样式,使诉讼前后端高效衔接,形成文书简化协同效应。为当事人提供要素型、表格型诉状模板,在起诉时进行引导填写;对六类固定要素案件,庭审不受传统阶段限制,围绕主要争议焦点,查明事实并当庭判决。裁判文书样式嵌入审判信息系统,供法官灵活选择。小额诉讼案件以判决结案的简式文书适用率83.3%,调解结案的适用率100%。
三是集约智能诉讼,高效留痕。完善团队配套硬件,确保“事过留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为小额诉讼审判团队配备“小秘书”电话录音设备,便于法官直接通过电话简便传唤,被告传唤成功率达60%,同时向被告确认其他诉讼文书采取电子送达,由系统自动录音并生成音频文件保存在电脑中。为小额诉讼法官配备音视频记录仪,对需要制作调查笔录、询问笔录的,可直接使用音视频记录仪,以录音录像方式记录调查、询问过程,无需另行制作纸质笔录。借力移动诉讼平台,激励在线庭审。在立案阶段即进行移动微法院的告知和引入,引导当事人同意电子送达,引导到场当事人100%使用移动微法院,引导异地当事人、律师参与在线庭审,集约智能系统打通小额诉讼流程简化的“最后一公里”。
三、强化小额诉讼配套机制,有效防范虚假诉讼
制定《余姚法院不诚信诉讼行为甄别规范(试行)》《余姚法院关于民间借贷案件审查工作指引(试行)》等规范性行文,严格案件甄别,切实防范利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虚假诉讼。运用看—搜—审—诫—纠“五步工作法”发现与识别虚假诉讼,重点关注民间借贷、追索劳动报酬等虚假诉讼高发领域。在立案阶段,向当事人进行诚信诉讼承诺告知、虚假诉讼惩戒告知和典型案例展播,一律要求当事人阅知诚信诉讼告知书并签署《诉讼诚信承诺书》,对违反诚信承诺的,可直接依据承诺内容予以制裁。在严格审查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基础上,打造“零跑腿、不接触、无纸化”的小额诉讼模式,使当事人以最低廉的诉讼成本获得最快的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