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6日,来自全国法院的33位劳模专家及其家属在贵州遵义度过了为期9天的暑期疗养之旅。据悉,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会组织全国法院劳模专家疗养并邀请其家属同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之际,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将疗养地定在了贵州遵义,劳模专家们一路从娄山关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再到遵义会议会址,近距离触摸这段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滚烫历史。期间,还先后参观考察了赤水市人民法院、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并进行工作交流,促进了各地法院先进典型的相互学习。
探访红色历史 不忘初心使命
8月19日,劳模专家们来到疗养第一站——娄山关,这里是黔北咽喉,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上山,全国模范法官、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判员龙炳书不禁咏出了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龙炳书说,松桃县的地形与娄山关相似,高耸巍峨、峭壁绝立。在大山深处成长起来的他,向来就是性情中人。站在山上,龙炳书说仿佛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拿着刀枪,用生命御敌的场景,想到此,就情不自禁吟起了这首词。也正是这种热忱,才让他与老百姓有了更深的鱼水之情。在法院工作20多年来,龙炳书所办理的案件调解结案率达到90%,无一件错案、无一件发回重审。
8月21日,跟随着红色足迹,劳模专家们来到了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当解说员说起一段段前辈们的奋斗史时,许多人热泪盈眶。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军事法院的全国模范法官崔玉芳说,作为一名军人,这段历史她早就烂熟于心。尽管她的普法足迹遍布大漠深处、边卡哨所,但却是第一次亲临四渡赤水纪念馆。和儿子一起看到纪念馆里的一些再现情景,让崔玉芳对当时先烈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表示,在纪念馆重温那一段历史,让她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军事法官的使命担当。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人民法院的全国模范法官张海龙激动地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没有理由不向他们学习,不仅要学习这种信仰,还要将他们这种不畏艰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
事实上,精神已在传承。被称为“农民贴心人”的张海龙,用他“三点三心”的工作方法,实现了案件零上诉、零改判、零发回、零积案,在新时代审判岗位上延续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8月24日,是寻找红色之魂的最后一站——遵义会议会址,也是此行许多劳模专家们最为期待的一站。此前,他们大多是通过书本来了解遵义会议的,这次能够身临其境,大家非常激动。
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彭贵感慨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学党史、学新中国史,瞻仰遵义会议会址,让学到的比较宏观的历史被进一步具体化了,也更清晰了,我在这里充分感受到革命先辈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勇气与智慧,使命与担当。”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行装处处长邵国强说:“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革命先烈们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一路山水相逢 情系责任担当
全国模范法官、湖南省龙山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田丽霞因为长期伏案工作,颈椎一直不太好。没想到刚刚抵达贵州,老毛病就犯了。得知田丽霞身体不适,遵义中院的同志专门给她送去了药品,让她很感动。在法院这个大家庭,总是有无数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有无数让人学习的地方。“这次疗养之旅,也是我个人的学习之旅。”田丽霞说道。
8月25日,参观播州区法院第三人民法庭时,法庭的硬件设施、工作机制建设都让田丽霞受到不小的震撼。她说:“深深感受到了我们湘西地区人民法庭工作的差距,这次一定要把先进经验带回去,找差距、补短板,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前行。”
对播州区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印象深刻的,还有彭贵。他说,一定要将法庭在环境资源审判、司法为民等方面的探索经验带回重庆。作为一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彭贵坦言,这次疗养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在几次座谈当中,劳模们默默奉献在基层的事迹感人至深,自己与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相比还有差距。同时,在与其他审判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彭贵表示充分感到自我提升的必要性,接下来将全方位的加强个人能力建设,发挥好榜样带头作用,做好青年法官的“传帮带”。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政委李永平说,在他的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同事,他能获得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能参加这次疗养,实在是受到组织上的关爱,一路上想得最多的就是要不辜负组织关爱,将此行化为工作的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的全国模范法官吕青说:“此行凝聚最高人民法院及贵州三级法院对劳模专家的尊重与爱护,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尊荣感。同行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模范法官对初心与使命的解读深深感染了我,他们或者驻守西藏阿里,或者扎根贵州苗寨,或者坚守青海边陲,或者献身湖南深山,自然条件恶劣,他们却依然执着地践行着司法为民的使命。面对目前司法改革进入深水期的现状,各级法院法官队伍的稳定成为影响法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全国法院劳模代表,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大家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坚守初心,不辱使命!”
凝聚岗位共识 共享工作心得
8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专程来看望慰问参加疗养的劳模专家及其家属,并在遵义中院与劳模专家们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郭兴利、胡淑珠等十位劳模专家代表分享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人民法庭庭长郭兴利说,早些年辖区交通不便,常年背着背篼翻山越岭去开庭,如今背篼很少背了,可是司法为民的精神一直没有丢。他在工作中探索的一套“四心三把握、两书一联动”调解工作方法,使案件调撤率达90%,服判息诉率达100%。他说,能取得这些成绩,与当地百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则是缘于法官最真挚的为民之心。
吕青则讲述了她的9字法官箴言——讲法律、知人性、扬正气。讲法律是指针对当事人的问题,给出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知人性是指要对当事人的心理底线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包容;扬正气要学会运用法律智慧、政治智慧、社会智慧来定分止争。
全国优秀法官、西藏自治区噶尔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小勇在会上诙谐地说:“大家在中国的地图上看不到一个叫噶尔县的地方,狮泉河镇是它在中国地图上唯一的标识,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全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听到这里,现场爆出笑声一片。张小勇继续说:“孔繁森,一个不忘初心,忠诚履职担当的共产党人,他的精神至今响彻在狮泉河畔,也指引着我们,用双手将祖国的边陲小镇建成雪域高原的繁华之地。”话毕,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8月26日,分别的日子到了,劳模专家们挥手告别、互道珍重,带着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执着热爱昂首出发,再度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