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痛
2005年2月的一天,直肠癌手术的第二天,向宁静静地躺在床上,两眼定定地看着母亲的照片,泪水无声地滴落。这一天,是他母亲出殡的日子。
向宁是出名的大孝子,有什么好吃的都往父母家捎。母亲自2002年中风瘫痪后,向宁没少操心,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去看望母亲,经管身体不好仍风雨无阻。妻子提醒他注意身体,他惭愧地说:“以前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她老人家,我要尽最大努力去弥补。”2004年11月,母亲因为全身水肿,病情恶化住进医院,向宁就更忙了,每天工作到多晚都要去医院照看母亲,陪老人说说话,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向宁一阵心酸:母亲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
一面照顾病重的母亲,一面处理繁忙的工作,向来身体不好的向宁终于支撑不住,因为直肠癌被送进医院。医生下达最后通牒:尽快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因为手术,向宁没能和母亲见最后一面。
第三天
第三天,向宁淋巴瘤切割手术后的第三天,向宁就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癌症晚期的残酷现实让向宁惊呆了:49年的人生经历像电影一样,一幕幕从脑海中掠过。他想到家中年迈的父亲、贤淑的妻子、懂事的女儿,想到儿时的伙伴、大学的同窗、单位的同事……而想得更多的,是他深深热爱的事业。连续几天的辗转反侧,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占据了他的心:人迟早是要死的,生命的长短用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却用贡献来计算。即使像流星闪过,也要放射绚丽的光彩。
自从2005年6月病情恶化后,向宁几次住进医院,每次不到一个月就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医生留他,留不住;同事劝他,他不听。妻子哭着说:“不是不让你上班,等你养好了病,社体支撑得住再去也不迟啊。咱不图名,不图利,只图你有个好身体。有你在,我有丈夫,向向有爸爸,我们才有个完整的家,否则……”妻子说不下去了。
“连珍,你别这么说,不少癌症患者长期住在医院也就那么回事。我的身体我清楚,在医院里憋得慌,还不如上班干点事情充实。”向宁安慰着妻子,毅然回到自己钟爱的岗位。
把余热奉献给党
向宁从来都不掩饰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他常常说:能做法官是他一生的荣耀,他愿意为这个事业而奋斗终身。
住院期间,向宁放不下自己的立案工作,趁着同事们去医院探望他的时候,还一再交待案件情况,再三叮嘱接替的同志不要耽误了一些紧急案件的立案和审理工作。
出院后,虽然还要经常回医院接受治疗,但向宁仍然抽出时间回到立案庭自己所热爱的岗位坐一坐,帮同志们处理一些繁忙的立案工作,同志们有什么疑难的问题也都可以及时向他请教。
在法院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凡法院总支和支部的集中学习活动,向宁没有缺席过,甚至在他还在医院治疗的时候,听说院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开展,他立即赶回来参加了党组织的教育活动。就在这一年,他被列为城区第一批先进教育典型,同时还被评为城区“十佳共产党员”、南宁市“劳动模范”。
天伦之乐
“妈妈,明天是黄金周最后一天,你带我去写生吧。”2005年10月6日晚上,爱好画画的女儿向向央求母亲。
“好孩子,妈妈要照顾爸爸,你跟同学一起去吧。”
躺在病床上的向宁听到母女俩的对话,艰难地坐起身子说:“向向,明天爸爸带你去。”
听了丈夫的话,妻子黄连珍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自从检查出癌症以来,病魔缠身,除了拼命工作,回家就是吃药打针,已经很长时间不能带着自己深爱的女儿出去玩了。这次他的病情又加重了,反而要带着孩子去公园,是不是有什么预感?想到这里,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第二天一早,向向高高兴兴地跟父母出了门。黄连珍带上了所有随身药物,并为丈夫换上最好的衣服。她知道,这恐怕是最后一次全家游了,她要让丈夫享受最后的天伦之乐。
最后的嘱咐
向宁,人民的好法官,群众的贴心人,以他高尚的品质,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向宁夫妻为筹钱治病,先后借了亲朋好友几万元债务,妻子黄连珍在90年代下岗后,长时间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但即使在这样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向单位提出过任何要求。
向宁的妻子下岗后,以为丈夫认识人多,可以托关系找到一份安稳的,但向宁说:“我找别人帮你找份工作,以后别人有案子找我帮忙就不好拒绝了,我不能拿法律和原则做交易啊。”
妻子又寻思着从事法律工作,希望丈夫利用工作便利给自己提供一些案件代理机会,又被向宁挡了回去:“利用职权给老婆谋福利,我以后还怎么挺直腰杆说话呀。”
妻子再不提任何要求了,她知道,向宁再苦再累,也要活得有骨气。
临终前,向宁郑重地嘱咐妻子:“单位和同事们已经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不要向组织再提任何要求。困难再大,我们自己解决。”
远游
向宁去世后,黄连珍独自一人坐在冷清的客厅发呆,“叮……”,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把她从恍惚中惊醒。
“喂,找哪位?”
“麻烦找一下向法官啊。”
“他——,他已经——去了。”
“什么,向法官去世了,真让人不敢相信!”
挂上电话,情绪刚刚有些平复的黄连珍再次被推进痛苦的回忆中,这些天,每次挂上找向宁的电话,黄连珍就不能自已,她还不能接受丈夫已经离开的事实,她宁愿相信丈夫是踏上了漫长的旅程,有一天,他会再次回到这个家。
电话铃再次响起。
“请问向法官在吗?”
“不在,他——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