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立案方法,解决群众告状难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向宁所在的基层法院,有两项首开全区先河的工作---邮寄立案、传真立案。它不仅拓宽了立案渠道,解决了外地当事人告状难的问题,而且开创了立案工作的新思路,深受外地当事人的欢迎。这两项开创性的工作,得益于向宁的创新和执着。
长期在立案接待第一线工作,向宁接触了许多外地当事人,对他们的苦衷深有体会。相对本地当事人而言,外地当事人打官司不仅耗费的时间更多,支出的费用更大,特别是小额官司更是得不偿失,而且还往往被弄得精疲力尽,这使得他们对官司望而生畏。一些外地当事人宁可自己白白受到损失,也不愿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通过暴力等非法途径解决,从而诱发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不能让这部分群众感到法律的无奈,更不能把他们挡在司法救济的门外。”向宁经过反复的研究,并和立案庭领导反复论证后,提出了邮寄和传真立案的建议——允许外地当事人通过邮寄出或传真的方式将诉状和有关材料传送立案庭,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即将立案通知书邮寄或传真给当事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则通过信函或传真送达不予受理通知书,告知其向有关部门申请处理;如属起诉材料不齐全,则电话或传真告知当事人补齐材料,立案后及进排期开庭,并将开庭传票及其他法律文书通过邮寄出或传真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出庭时再补办必要的手续。邮寄立案和传真立案这两条绿色通道的开通,不仅拓宽了立案新路子,填补立案工作的空白,而且极大地方便外地当事诉讼,一个案件从立案到宣判,仅需开庭审理时到庭即可,节省了当事人大量的时间、精力,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降低诉讼成本。
业务最精、效率最高的法官
“我从事法律工作十几年,打过交道的法官不下一百个,但我认为向法官是业务最精、效率最高的法官之一。”一位从业十几年的法律工作者深有感触地说。
这位姓颜的法律工作者代理一件疑难案件,能不能立案,他自己都没有把握,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材料递交给向宁。向宁认真地审查材料后,帮他分析案件的法律关系,对证据进行详细的疏理,并指出需要补充的材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使小颜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苦愁的脸上绽开了舒心的笑容。从此,小颜不管是遇到新类型的还是疑难的案件,他都乐于跟向宁探讨、求教,而每一次向宁都能够给他满意的结果。
向宁不仅功底扎实、业务娴熟,而且工作责任心强、耐心细致,因此,不管是接待还是立案,都能让当事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效率非常高,没有一个当事人反映办事拖拉、久拖不立等问题。对于符合立案条件而且材料齐全的案件,向宁15分钟就可以办完立案手续,有时他一天可以立三四十件案。一位前来立案的当事人感慨地说:“本以为立案要跑几趟,没想到十几分钟就搞掂了,向法官真是厉害!”对于需要急办和比较复杂需要调查取证的案件,向宁还专门开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当日立案,当日将案件移送流程组,大大地提高了诉讼效率,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他是法院调解工作的一面旗帜
受传统文化和法制观念的影响,一般群众有纠纷找到法院并不是想起诉,更多的是想借助法院的威信协调解决问题,打官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对此,向宁同志深有体会,也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服务,甚至还主动上门,说服调解,解决难题。
有些同志不理解,说:“他们又不起诉,你就把他们打发走得了,已经立案的我们都处理不过来呢,你何必那么卖力?”
他说:“我们多付出一点,多做一点工作,就能够帮助当事人解决很多问题,就能让更多的家庭幸福和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在西乡塘区法院,向宁办案调解成功的比率全院最高,一些看似难以处理的案子,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去做当事人的工作,用自己的情打动别人的心。
时间长了,“有纠纷找向宁”就成了当地甚至外地群众解决纠纷的首选。很多当事人到法院,都点名要向宁法官帮助调解。几年来,向宁先后100多次上门无偿帮助群众调解,都取得相当满意的效果,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