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向宁,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审判员,1992年,从事信访立案接待工作。十多年来,向宁同志将信访立案接待作为人民法院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想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使许多破碎的心灵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许多弱势群众得到及时救助。2005年12月17日,向宁因病走完了他49年的生命历程。我们收集整理出向宁的一些小故事,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怀念这位好法官。
“得罪”亲戚
向宁有一个亲戚,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可以说得上与向宁的职业有密切的联系。他认为向宁在法院立案窗口工作,每天都接待大批来访的当事人,只要向宁能介绍一些案子给他代理,就不愁没有案源。这个亲戚于是跟向宁提了出来,没想到向宁严辞拒绝了他的要求。这个亲戚是有点想不通,介绍案件并不是件难事,完全在向宁职权的范围就可以决定,而且这样的事情在当今社会出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向宁为什么总是不肯帮他这个忙?由于没有帮上亲戚的这件“小事”,亲戚认为向宁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为此断绝了与向宁的来往。
真正的朋友
不仅是亲戚,平时与向宁关系要好的朋友,也从没有从向宁那里得到一丝好处。
法律工作者颜茂川在向宁所在的法院打了那么多年的官司,从不跟向宁提、也不敢提出涉及公事的要求。作为好友,他知道,即使提了,也是白提。曾经有一次,颜茂川试探着向向宁打听一个案子的情况,没想才刚开了个头,向宁就一本正经地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你也很清楚的。向宁不是那种为了朋友殉私情的法官。
而一位与向宁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对向宁不徇私情更有体会。这位同学就在与向宁工作地点几步之遥的机电市场经营机电产品,一位货主欠他几万元的货款一直未还,他就扣了人家的汽车,并且向法院起诉,对方提出了管辖异议,这位同学就求助于向宁,让他高抬贵手,不要将案件移送外地审理。但向宁并没有帮他这个忙,经过审查,向宁依法裁定管辖异议成立。
公事上从不含糊,私下里,向宁还是对朋友给予真诚的帮助。向宁法律知识面广,肯钻研,能深究,朋友们有什么法律问题就会找向宁。虽然对向宁有些怨言,朋友们还是非常敬佩向宁的为人,真正的朋友不是能答应你的一切要求,而是会给你最真诚的帮助。
百毒不侵,只因心中有杆称
对亲朋好友,向宁不为情所困;对当事人的威胁恐吓,向宁也从不惧怕。
2002年下半年,某公司没有按合同履行义务,知道对方向法院递交了诉讼材料,正在向宁手中进行立案审查,为了达到不履行合同义务的目的,法定代表人李某托熟人给向宁说情,请求向宁不要给对方立案,被向宁拒绝了。李某心有不甘,又亲自登门拜访,给向宁送了一个大红包,结果被向宁义正辞严地批评教育了一顿,连人带物赶出家门。
第二天中午,向宁一打家门,就看到空菜篮子倒在地上,妻子神情紧张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妻子一把抓住向宁急切的问:你没事吧?我今天感觉还可以,身体没什么事。妻子舒了一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向宁知道妻子担心他的身体,但今天妻子有些奇怪,一定隐瞒着什么事。在向宁地一再追问下,妻子吞吞吐吐地说:今天我去买菜的路上,有一群散仔围住我,不让我走,他们说,叫你老公识相一点,得罪了我们的大老板,让你家无宁日。原来是李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找了几个街头散仔骚扰向宁家人,对向宁进行威胁。但向宁并没有惧怕,坚持原则,依法给予当事人立案。维护了法律的公正与严肃。
在近20年的执法生涯中,向宁经历过不只一次这样的威胁,让家人担惊受怕,他觉得非常内疚,但维护法律的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一名法官的天职。向宁之所以能做到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一杆称。
铁脸法官
无论在亲戚朋友中,还是在单位里,向宁家可以说是最清贫的一个。他一家三口住在一套50平米的老式公寓,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最值钱的也就是一台用了近十年的14寸彩电。向宁早在十年前就患上肝病,而妻子也在四五年前下岗后,患上癌症。妻子有病需要治疗,自己有病需要治疗,小孩上学读书需要学费,陈旧过时的家具需要更换,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钱,钱对向宁来说确实太重要太需要了。一边是金钱的需求,一边是执法者的执业准则,向宁不曾动摇。
向宁在立案庭负责立案审查,有些当事人为了能立案,悄悄找到向宁,许诺事成之后给予回报;有些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更是看上了向宁把握诉讼第一道关卡的职权,纷纷找上门来,许诺只要向宁为他们介绍案件,就给他提成。这些都被向宁一一拒绝了,从此“铁脸法官”的名称不胫而走。
有一次,向宁将一个信封递到政工科长陈雄面前。原来,一位从其他法院退休不到两年的退休干部,要在向宁所在的法院代理一起案件,向宁发现后这个情况后,按规定将材料退给了这位退休干部。这位退休干部为了能代理这起案件,说尽了好话,见向宁始终不松口,就偷偷将一个装有500元钱的信封塞给向宁。象这样的事,向宁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道,也就蒙混过去了。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把钱如数上交给陈科长,坚决按章办事。知道了事情的原由,陈科长不禁感叹:人家叫你“铁脸法官”,还真是没叫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