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宁的美丽人生
——向宁故事二
2006-04-04 15:02:3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黄慧 班进斌
 

    编者按:向宁,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审判员,1992年,从事信访立案接待工作。十多年来,向宁同志将信访立案接待作为人民法院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想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使许多破碎的心灵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许多弱势群众得到及时救助。2005年12月17日,向宁因病走完了他49年的生命历程。我们收集整理出向宁的一些小故事,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怀念这位好法官。

美丽人生

    看过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吗?如果你看过,一定会被那位生性乐观,热爱生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心灵的父亲“圭多”所感动吧。向宁就是现实版的“圭多”,他有着自己的“美丽人生”。

    年轻时的向宁爱好自行车旅行,参加了捷安特自行车旅游俱乐部,每逢假日就与俱乐部会员骑自车到南宁附近旅游。几年时间里,向宁去过七百弄,走过边境路,到过龙虎山。马山、上林、北海、钦州等地方也曾出现向宁的身影。

    1992年向宁患上了肝炎,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了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症状。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同样也是个顽强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向宁并没对生活悲观失望。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经常积极参加锻炼身体。

    人到中年郊游少了,就坚持晨炼跑步,到附近的运动场跑三四圈;病重后,跑不了就到运动场上走几圈,他说出来呼吸些新鲜空气,感觉舒服些。向宁的妻子常买好菜到运动场陪丈夫走几圈后,一起散步回家。

    女儿是父亲的希望。向宁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他要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女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假、双休日骑着仅有100C的大阳摩托车带着女儿看风景。父女俩曾到过北海、乐业天坑、大石山区的大化县百弄风景区等地方。有一次向宁带着女儿游七百弄回来,拍好的胶卷不小心暴光了,女儿非常伤心。不久,向宁又一次带女儿去了七百弄,拍了更多美丽的风景,女儿笑了。

衣与书   

    在向宁同志短暂的49年生命中,有25年是在原南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度过的,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无论是相处十几载的老朋友,还是只共事几年的同事,对他印象最深的有两样东西,那就是“衣”与“书”。

    “相识十三载,向宁给我最深的记忆是衣、书。”谈起向宁,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潘玉勤感慨说到:向宁多年前就患病,为了治病全家节衣缩食,于是一件后背破了无数个洞的白色文化衫,陪伴其走过许多年。我与向宁关系一直较好,更担心别人对法官的形象打折,于是给他买了一件背心。我至今还记得当时他接过这件背心时的表情。虽然不修边幅,但向宁的书却不少,书是家中最大的财富。记得一本厚厚的有关立案、信访方面规定的法律工具书,被他用红笔、蓝笔一道又一道的划过,更由于经常翻动,皱褶很多。连我这个法律院校毕业的审判员,在案件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有时还是在向宁这里得到有理有据的解答。

    审判员陆苍碧,与向宁在立案庭共事将近两年。在她的记忆中,只要有新法律法规出台,向宁总是最先买回来,或看到报纸上有新的法律法规或新颖的案例,他都认真阅读、剪辑、粘贴、收集。他最大的财富就是书。向宁生活艰苦朴素同样让人印象深刻。陆苍碧回忆到:2002年夏天,有一天我看到向宁穿着一双塑料凉鞋,鞋带已经断了,但他仍然穿着,我对他说,鞋子已经坏了,有损法官形象,如果你实在困难,我可以帮你买一双。他没有接受我的帮助。第二天,他到市场买了一双几元的塑料凉鞋。我想这回那双旧鞋总可以扔了吧,他却说,没扔,把鞋带剪了,做拖鞋穿,还是蛮好的。

一件毛背心   

    天刚??髁粒?蚰?吹匠?浚?账??床耍?旅嫣酢O胱耪?诙潦榈呐???睦锩雷套痰摹E??芏?拢??芭?Γ?蝗眉依锶瞬傩模?依锘肪巢缓茫???硬宦裨梗?衷谡?浅ど硖宓氖焙颍???欢ǖ酶?稀?/P>

    正想着,一阵冷风刮了进来,向宁不禁缩了缩肩膀。起风了,听天气预报说,今天转北风,昨晚交待女儿要多加件毛背心,等下一定记得提醒她。

    “爸。”一转头,看到女儿向向正站在厨房门口。

    “向向,起风了,今天上学,多加件毛背心啊。”

    “爸,”女儿低着头,小声说:“爸,我的背心破了,不能再穿了。”

    向宁正在忙碌的手停了一下,沉沉地想了一会,说:“先吃早餐,我帮你想办法。上学不要迟到啦。”

    向宁拿起女儿那件毛背心看了又看,穿的时间长了,毛线霉了,扯了一个大洞。现在补是来不及了,找其他的衣服给女儿穿吧。打开小小的衣柜,制服,制服,还是制服,女儿的也是除了校服,没几件衣服啊。噢,对啦,我的毛衣呢。这件毛衣平时是舍不得穿的,就算衣袖上也早已扯开了一洞,补补还是能穿的。给女儿穿大了些,袖子也太长了。只能这样了,将长袖剪掉,交给女儿穿上。

    “这就是你毛背心了。”

忘了家里的油盐米醋

    曾经住在向宁家对门的同事吴卫珍,在回忆起向宁时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向宁借米借油的事,这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前几年,向宁的老婆患乳腺癌后身体很虚弱,又经常到医院化疗,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可向宁偏偏又是个“工作狂”,对工作上的事,他从来都记得一清二楚;对群众和当事人的困难,他始终都牢牢挂在心上,从来没有拉下一件,但家里的事情,他总是经常遗忘,甚至家里油盐米醋缺了也不知道,有时迫不得已就向邻居借。

    有一次,天色已经很晚了,吴卫珍一家人正围在饭桌前吃火窝,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她打开门,对门的向宁拿着一个装米的小筒,面带愧色地说:“对不起,家里的米不够下窝,小孩又等着吃饭去上晚自习,能不能先借点米给我煮饭?”虽然向宁跟她借米已经不是第一次,她早已对此见怪不怪了,但知道向宁六点多钟还没煮饭,经常让小孩饿着肚子去学校,心里感到既难过又痛惜。给他舀好米后,吴卫珍忍不住又一次提醒他说:“我说向宁呵,你总不能老是这样,你应该放点心思到家里,应该为你们的小孩着想呀!”原来,那天向宁打算下班后马上去买米,但当天下午五点,一位老太婆到法院向向宁求助,等向宁帮老太婆处理好事情,回到家已是晚上六点多了,向宁这才想起女儿要等着吃饭去学校。买米已经来不及了,向宁只好硬着头皮向邻居借米。

    邻居的善意批评和提醒,并没有阻止类似事情的发生。有一次,向宁正在烧火炒菜,他一边思考着晚上应该怎样调处谢大爷一家的矛盾,一边端起壶子往窝里倒油,但怎么倒也倒不出来,这才发现食油已经用完了。没办法,向宁只能再一次向对门邻居求救。好在吴卫珍一家都比较了解向宁,对向宁借米借油已习以为常,每次总是大方地给他提供帮助。看到向宁为了工作常常顾不上家务事,经常忘记买油盐米醋,好心的邻居在去超市买东西时,总不忘帮向宁买一些回来。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