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烹饪、照护……提起这些工作,辛苦和劳累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今天,专业家政人员的出现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然而,对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张大姐而言,本是为人解忧的自己却陷入了忧愁之中。
两年前的冬天,经过平台公司推送,张大姐接到了李明的住家保姆订单。在试用期内,她利用水垢清洁剂清理浴室门时,因手套破裂,手指被腐蚀受伤。治疗花了很多钱,又耽误了工作,为了挽回损失,张大姐将李明与平台公司一并告上了法院。
一审法院虽然判决张大姐胜诉,但认为张大姐亦存在一定过错,对其主张的各项损失也进行了酌减,最终判决平台公司赔偿1.2万元,而李明由于没有和张大姐签订合同,不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这个结果,张大姐表示难以接受。
“凭什么才赔偿这么点儿?单子是平台派的,活是业主给的。现在,我的手成这样了。谁也不能逃脱责任!”
“公司不是雇主。针对张大姐的损失,公司把一审判决的数额都支付完毕了。公司已经仁至义尽。”平台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我和张大姐没签订合同,更何况我出于道义,已经给了她一笔营养费了。”李明说道。
2024年11月,案件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三方当事人继续唇枪舌剑,张大姐无法接受自负部分责任的认定。一审法院对于损失数额的认定又远低于她的预期,这意味着赔偿款在支付完律师费和诉讼费后将所剩无几。
由于案件标的额不高,又涉及责任主体争议和后续治疗费的二次诉讼,充分了解案情后,北京三中院法官王天水判断,调解可能是一次性解决各方纠纷的最佳方式。解开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区间和平衡点,是纠纷解决的关键。
考虑到平台公司已经支付了部分赔偿以及案件责任主体的争议,王天水首先将调解的重心放在了李明身上。就张大姐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困难、从事家政服务期间的表现、后续可能再生诉累的风险、诉讼成本增加等问题,王天水多次与李明沟通,李明最终同意接受调解,额外补偿张大姐几千元。
“王法官,您看我这手都成这样了,我花了好多律师费,之后治疗还得花医疗费,我不懂为什么只赔这么点儿!”就在调解曙光初现时,张大姐的一通来电却浇下了一盆冷水。对于调解方案,张大姐并没有接受,甚至有一些反感。前期的沉没成本让她笃信自己理应得到更多赔偿,并坚持在二审启动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的鉴定。
“提供劳务的一方如果有过错,也要承担一定责任,网上也能查到类案。”“后续治疗费,我们也考虑了。”“我帮您算算账,现在调解还能节省诉讼成本。”“平台公司和业主解决问题的态度是好的……”为了不耽误张大姐白天的家政工作,那些日子,王天水总是在晚上拨通她的电话,耐心开导。
十几通电话过后,张大姐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三期鉴定结果对张大姐不算有利,王天水又结合鉴定意见,再次帮她算了算账。加上之前的铺垫,张大姐终于同意了此前的调解方案。
新发生的鉴定费谁来承担?为了促进纠纷化解,王天水又拨通了鉴定机构的电话,从法理情的角度进行沟通,促成鉴定机构退还了部分鉴定费用。张大姐的代理人也深受触动,并协调之前的代理人退还了部分律师费。
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一面锦旗送到了北京三中院,张大姐用精心编写的藏头诗表达了真挚感谢,“致心明裁多劬劳,王道正义掌法曹,天平无颇人尽赞,水清如镜美名标。”
司法有温度,温情暖人心。收到赔偿款的张大姐心结解了,平台公司又给她介绍了新的订单。春天,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