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喜气洋洋。福建福州名邑坂东镇,素有“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的美誉,这里也是著名的侨乡重镇,每年正月十七闽清“十八坂”民俗文化活动在此举行。
“十八坂”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迄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逐渐形成闻名全省的集贸易往来、旅游、闹春、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被列入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十八坂”节庆期间,福建省闽清县人民法院为广大群众带来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盛宴,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非遗瑰宝,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法律问诊台:现场答疑,贴心服务
将“问诊台”设进⺠俗文化活动中,对乡镇村居常见的法律问题分门别类开设咨询问诊,以现场讲解的方式对群众提出的个性问题进行释法明理,为群众解决法律方面的“疑难杂症”。
问诊台前,不断有村民询问“我想离婚,但是在外地领的证,能在本地告吗?”“借钱给别人,但他是外地人,能在你们法院起诉吗?”“他种的树超过我家的围墙,这种我能不能起诉?”“老板欠工资跑路了,我要怎么办”......在场的法官通过举例子、释法条等方式一一解答,疑惑得到答复,群众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现场答疑,让法律问题迎刃而解,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守护。
法律宣传台:巡回普法,传承非遗
闽清法院干警向群众发放婚嫁新风、非遗文化、古厝保护、防范电信诈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生态环境保护等宣传手册200余份。
“圩上巡回法庭”对茶口粉干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生产销售,提供法律意见,助力非遗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向参与“十八坂”的商家宣传市场监管法律,杜绝借非遗之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维护非遗品牌形象。
“厝内巡回法庭”着重保护侨乡古厝这一独特的非遗物质载体,宣传古文物建筑保护以及宗族内涉地涉人纠纷解决方式,让坂东的历史底蕴更加深厚。
“绿水巡回法庭”向村民普及破坏生态环境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负面影响,以《环境保护法》为切入点,结合村居常见污染问题宣传环境保护,鼓励大家共同守护侨乡的绿水青山,全方位守护侨乡的和谐与安宁。
法律问答台:互动问答,寓教于乐
“发现有人非法复制咱们侨乡坂东的传统手工艺品拿去售卖,该怎么维权?”“如果有人破坏古厝周边环境,影响古厝风貌,该如何处理?”闽清法院坂东法庭干警结合当地集商贸、文旅、侨乡为一体的特色情况,提出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法律问题。村民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抽奖环节更是让大家热情高涨,法院干警向中奖群众赠送“梅小廌”玩偶。一位赶圩居民笑着说:“这样的普法活动真有意义,学到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拿到奖品,希望以后多办几次!”
法治心愿墙:书写期盼,侨心相连
法治心愿,心之所向,法治社会,梦之所往。活动现场,赶圩居民纷纷写下自己的法治心愿,通过贴纸形式在“法治心愿墙”上表达对法治社会的美好愿望。
“愿2025没有老赖”“薪想事成!安薪过年!”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凝聚着群众最朴素的感情。每一个心愿都是一份信任,每一句期盼都是一份重托,这不仅仅是一面墙,更是司法与民意沟通的连心桥。
记录这些心愿,将其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参考,不断完善司法服务,为侨乡非遗保护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如“十八坂”承载着商贸繁荣的历史记忆,这场普法宣传活动,给广大群众送上一份“法治年货”,将法治理念深度融入侨乡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中,有“知”有“味”,续写着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非遗文化民俗传承在法治的滋养下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