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睢阳区法院:巧用“六尺巷”典故解“疙瘩”
2025-01-22 10:49:3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军
图①:李书强(中)和孙敬坤(左)听取当事人诉求后,为当事人讲解法律规定。
图②:孙敬坤(左)借用“六尺巷”的典故劝说当事人。
图③:当事人通过手机小程序在调解笔录上签字。
图④:在政协委员的见证下,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捺下指印。
“特别感谢法官和政协委员的调解。对这个调解结果,我们哥俩都心服口服!”近日,在政协委员驻庭调解工作室内,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的原、被告向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法院郭村人民法庭庭长李书强和区政协委员孙敬坤伸出大拇指,曾经满面愁容的脸上也终于展露出笑颜。
事情要从2024年8月的一次意外事故说起。原告陈某跟随被告马某在睢阳区勒马乡的一处工地务工期间,被掉落的建筑物砸伤头部。双方多次协商赔偿事宜无果,由此产生纠纷。
接到此案后,李书强第一时间联系陈某、马某到庭当面调解。但双方在误工费、治疗费等费用的赔偿上各执一词、互不退让,案件陷入僵局。为妥善化解双方之间纠纷,借助睢阳区法院与区政协打造的“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机制,李书强找到孙敬坤,共同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
以“背靠背”的方式了解清楚双方诉求和争议焦点后,李书强、孙敬坤再次邀请双方坐下来“面对面”沟通。孙敬坤引用“六尺巷”的典故,给双方讲述了“宽容礼让、以和为贵”的道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马某当场将3000元赔偿款通过手机支付给陈某。双方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在法官和政协委员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