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民生所系,牵动万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工作的行动方向。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两级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着眼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一老一小这一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创新打造“法护银龄·银耀天平”和“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品牌,依法妥善审理每一起涉老、涉未成年人案件,把“守心”的工作做深做实,为一老一小织密保护网、撑起关爱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图①: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在社区共享法庭开展“法官普法零距离”活动,一对一解答现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
图②:吴兴区法院干警通过宪法宣讲、法律知识趣味问答等方式,为辖区小学的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
图③:湖州中院和南浔区法院干警受邀到幼儿园上法治课。
图④:在一起赡养纠纷中,安吉法院干警上门与严重听力障碍的老人贴耳交流,一揽子化解老人赡养费执行问题。
适老,护佑“夕阳红”
65岁的水仙近来辗转难眠、愁肠满肚,为的是去世老伴阿明应得的几万块钱。
“我只想要回属于阿明的那一份,他也是家的一分子呀!”
“不可能,阿明既然做了上门女婿,就没有他的份了!”
在德清县人民法院“银耀天平工作室”里,挤满了一屋子的人,其中两位老人因征地补偿款的事吵得不可开交。
2024年1月,水仙将去世老伴的三个哥哥起诉到德清法院莫干山人民法庭。老李家有四兄弟,哥哥们相继成婚后,弟弟阿明由父母做主,入赘到邻村老钱家。因两村距离较近,阿明就没有将户口迁出,此后村里也没有再重新分配土地。做了上门女婿后,阿明名下的承包山、自留地一直由三个哥哥打理。
几十年过去,老李夫妻俩相继离世,阿明也于2018年因病去世。之后,大哥阿土召集,在村干部的见证下,兄弟三人跟阿明遗孀水仙签订协议约定:老李夫妻名下的承包山、自留地由兄弟三人共同处理,水仙不参与分配;阿明名下的承包山和自留地,按父母原来的安排继续由兄弟三人打理使用,遇到土地征用时,补偿款根据村小组集体分配方案分配给水仙,但地面青苗补偿费则归种植方所有。
2023年,村里部分土地被征用,兄弟三人领取了8.2万元补偿款,其中包括已去世的父母和弟弟阿明的份额。水仙得知情况后,上门讨要阿明的那份,但兄弟三人却不认可,因此成讼。
法官潘戴丹受理此案后,发现案件虽数额不大,但涉案的四名老人均为65岁以上高龄,若处理不妥,很容易激化家族内部、相邻两村的矛盾。于是,她向该院“银耀天平工作室”调解员求助。她和银龄调解员老沈多次走访双方家人以及当事人所在的村委,发现兄弟四人家里虽因土地征用补偿款的事互生嫌隙,但小一辈的兄弟姐妹感情深厚。
“从小辈身上入手,开展调解。”考虑到大哥阿土已年近八十,潘戴丹把调解现场选在了“银耀天平工作室”,她与老沈用亲切的乡音与大家拉家常。
“签订了协议,就对你们双方有法律约束力。”
“钱不多,但伤了感情,不划算啊!”听着潘戴丹与老沈一遍遍地释法说理,看着原本说说笑笑的小辈因拆迁的事情相互都生分了,大哥阿土也心生惭愧,逐渐改变先前“寸步不让”的态度。最终,原、被告达成一致意见,将征地补偿款中的2.05万元支付给水仙。随着调解协议的签订,大家又成了一家人。
“继承、赡养、拆迁等涉老案件,一纸判决往往很难让当事人信服。”2024年3月,德清法院与社会治理中心共建“银耀天平工作室”,发挥退休老干部余热,由具有丰富群众和基层工作经验的退休老干部参与涉老纠纷的化解,为年迈的当事人提供细致的适老服务。
2020年至2023年,湖州市两级法院涉老案件量由5826件增至6548件,增幅达12.4%。这些数据凸显了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湖州法院探索建立“法护银龄·银耀天平”涉老审判工作品牌,通过前置适老服务、开展诉讼指引、活用调处机制、深化部门联动等,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回应社会关切。
陪伴,照亮成长路
5岁的小女孩苗苗,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站在哭红了眼睛的奶奶、不断叹气的爷爷和神情紧张的妈妈中间,不知所措,把头深深埋进自己的臂弯。
这是一起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的调解现场。苗苗的妈妈黄某与爸爸何某离婚时,约定婚生女苗苗由女方抚养,登记在黄某、何某名下的一套房屋过户给黄某,待苗苗18周岁后归苗苗所有。但房屋过户手续还没办理,何某就意外离世。
而此时,婚姻存续期间50万元共同债务的债权人,起诉了黄某。黄某想要把那套房子卖了还债,但涉及遗产继承,她与苗苗的爷爷奶奶协商过户事宜并不顺利,老人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只同意将房屋过户给苗苗。
黄某感到心灰意冷,于是一纸诉状把自己的女儿和前任公婆告到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因案涉未成年人利益,案件由南浔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沙鋆担任审判长审理。
“这起案件,黄某既是原告,又是被告苗苗的法定代理人,如何才能确保苗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湖州法院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制度,在父母权益和未成年子女权益冲突较为严重的家事案件中,由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选派具有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或专业律师,作为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参与案件调解和庭审,发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意见,让未成年人的声音被听到,权益得到更好地保护。
沈雪芬就是由南浔区妇联组织推荐、南浔区法院选任后,担任苗苗的权益代表人,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第三方角度参与诉讼。庭前,沈雪芬对苗苗的成长、生活、就学等情况进行细致地走访问询,形成了非常全面的“苗苗成长档案”。
涉未成年人案件,更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案件对其以后的影响。若本案不能妥善化解,继承纠纷、追偿权纠纷、抚养费纠纷、探视权纠纷都会随之而来。
2024年5月,沙鋆把原、被告约到法院,以双方对孩子有着无条件的爱作为突破口,在圆桌法庭进行“背靠背”调解,这才出现了开头一幕。
“苗苗从学说话到学走路都是爷爷奶奶在悉心照顾,都说隔辈亲,现在苗苗是他们全部的寄托和希望了。”
“黄某单独带着苗苗担子也很重,帮她分担一些,就是在给苗苗创造更好的条件呀。”在法官释法说理的同时,沈雪芬适时从第三方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调解,为苗苗发声。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爷爷奶奶自愿承担一部分债务,何某的剩余遗产由双方共同给苗苗购买一份教育基金,苗苗每周末去爷爷奶奶家陪伴老两口。
看着妈妈和奶奶的手再次握在一起,苗苗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不是一句抽象的话。南浔区法院在这起案件中探索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制度、推动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是湖州法院做深做实“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的缩影。
近年来,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湖州法院在南浔区法院先行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品牌,综合运用社会观护、心理疏导、司法救助、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在陪伴主体上坚持“全社会陪伴”,在陪伴时点上打造“全周期陪伴”,在陪伴方式上强化“全要素陪伴”,着力实现“前端重防治、审判重保护、末端重帮扶”的目标,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综合的司法保障。
普法,走入千家万户
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从严判决涉养老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有力打击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公民私人财产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有力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长兴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并判决一起父母怠于履行抚养和监护职责的抚养权变更纠纷后,随判决书并送一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和湖州市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
……
人民法院审理的涉老、涉未成年人案件,往往是涉及家长里短、人情冷暖的“小案”,但桩桩“小案”连着民生,更连民心。“小案”背后更是反映出“一老一小”法治意识薄弱、基层普法力量不足、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等情况。
把守护一老一小落在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需要做细做好润物细无声的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
2024年5月,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南浔区法院受邀来到湖州市仁北幼儿园美岸园区,为190余名大班小朋友开展一次“幼儿园里来了‘法官妈妈’”普法护成长活动,通过“模拟法庭融入安吉游戏”“有趣的圈圈”法治课等活动,将法治教育从小学向学前延伸,在幼儿心中种下法治种子。
2024年10月,针对花样颇多的养老诈骗“套路”,安吉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来到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养老、投资理财等社会问题,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提醒老年人要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老年人养老反诈敲响警钟。
2024年以来,湖州法院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分类施策、精准普法,设计有趣味、有意思、有意义的普法宣传内容,通过“游戏式”“拉家常式”“共情式”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如何让法律知识听得懂、听得进?湖州法院花了很多心思,也下了很多功夫。
去老年人扎堆唠嗑的地方。凉亭、广场、桥头、老年人拆迁安置过渡房,都是湖州法院普法宣传的好地方,聊两句家常,说一些生活琐事,法律的知识就藏在这里。
走进水生态法治展示馆、“两山”司法实践展示馆、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一个案例、一次体验、一次互动,入脑又入心。
走进课堂,走进村社,走进共享法庭,更是走到镜头前。2024年,湖州法院与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举办了两场直播活动——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30余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了“法润童心”家校协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主题直播活动,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法院院长、学校校长和家长代表同台互动,全网观看量达200万人次。
国家宪法日当天,在莫干山脚下,由央视社会与法视频号,人民法院报视频号、微博,中国法院网抖音号、快手号等媒体平台同步发布的“尊崇宪法与‘法’同行”国家宪法日主题直播活动举行,观看量超100万人次。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