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讯(翁翔)近日,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法院佛子岭法庭巡回审理一起共有纠纷案件,项某因车祸意外去世,其子女为分割死亡赔偿款对薄公堂,承办法官将情理与法理相结合,成功化解了一场兄妹间的矛盾纠纷。
一场车祸,引发纠纷
2023年7月,项某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事故发生后,其子女项某甲、项某乙、项某丙作为共同原告,起诉至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法院经审理,依法判令保险公司赔付项某各项死亡赔偿款25万余元。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上述赔偿款已实际交付到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账户。
因赔偿款未明确具体分配方式,兄妹三人均不同意一方将赔偿款单独取出,后因分配意见始终无法达成一致。2024年11月,项某甲一纸诉状将项某乙、项某丙告上法庭,要求在扣除其本人为父亲项某办理住院、保险理赔、丧葬事宜等花费的相关费用后,余下赔偿款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分配。
对簿公堂,关系僵化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原被告双方,初步了解双方诉求,但双方争议较大,考虑这类案件在农村具有普法意义,也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当地一般丧葬事宜的实际支出情况,法官决定将庭审现场搬到当地村委会,邀请村干部和村民们进行旁听。
“父亲车祸住院,我一个人忙前忙后的时候,你们又在哪儿?”项某甲表示父亲在去世之前一直是和其一起生活,事故后,住院照顾、保险理赔、丧葬事宜都是其一个人在操办,都是实打实的花费。
项某乙、项某丙则主张父亲遭遇交通事故后,项某甲单独操办丧事,其提供的很多支出费用过高。
项某乙认为虽然老大照顾了父亲,但是不够尽职。“我和大姐(项某乙)常年在外打工,父亲在世时,也经常回家看望,但自从父亲过世后一切都变了,对于父亲的赔偿款怎么分我都没有意见......”说起这场纠纷,项某丙表示都是兄姐之间的矛盾,自己夹在中间也很无奈。
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眼看矛盾愈演愈烈,法官立即制止了双方的争吵,并询问到庭的邻里乡亲,当地丧葬席饭、办理丧事等大概花费金额。
寻求破局,再续亲情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考虑到本案归根结底还是家事纠纷,宜解不宜结,如果单纯的一判了之,不仅不利于矛盾化解,反而容易使亲人变成“仇人”,而项某甲、项某乙对于分配意见较大,调解工作一时间陷入困境。
“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街坊邻居之间尚能让他三尺,你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更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承办法官举出“六尺巷”的例子来劝说兄妹三人。
兄妹之间除了金钱纠纷外还有不少情感上的牵挂,承办法官巧妙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将“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传统文化融入法理中,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一方面从法理的层面分析利弊,梳理费用和分配范围,引导他们理性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从情理的角度算好“亲情账”,珍惜亲人情意。
最终,承办法官为减少双方诉累,在征得三兄妹同意的情况下,在扣除项某甲全部支出后,余下赔偿款进行了合理分配,案件得以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