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讯(李璞)“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钱,我心里终于踏实了,谢谢法院……”接过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递过来的一沓沓百元大钞时,申请执行人李某激动不已,因为案款足额到位的背后,经历了一场执行的“持久战”。
“零余额”,被执行人真的“穷”吗?
2021年某日,菜贩张某骑摩托三轮车运菜时,与行人李某迎面相撞,造成李某头部、胸部多处受伤的交通事故。事发后不久,李某便就医疗费7万余元向法院起诉,并获胜诉。后李某向北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查封拍卖了张某名下的房产一处,拍卖款足额清偿了李某医疗费7万元。
几个月后,因李某被鉴定为九级伤残,产生了伤残赔偿金和后续医疗费用10万元,李某向张某索要无果,只能再次向法院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这次的执行过程却远没有第一次顺利。不仅“总对总”查控系统显示张某名下“零余额”,到张某户籍地现场调查,也不见其行踪。明明是有固定收入的商贩,经济交易频繁,为什么会是“零余额”?执行干警邢文中、书记员李韦仑敏锐地意识到,张某明显是由于上次经历,而对执行工作产生了“警惕”和对抗。因此他们做好了打硬仗和持久战的准备。通过“复盘”上次执行过程、详细查阅卷宗、询问申请执行人等多种方式全面梳理案件线索。在了解到被执行人张某是无固定摊位的流动菜贩后,执行干警便在申请执行人李某的协助下,以张某户籍地为“圆心”,不定期在附近的各大菜市场、集市、庙会进行蹲点。
“每一次蹲点都不会白费,因为附近的菜贩是个熟人圈子,只要执行干警多去‘露脸’找人,即使一时找不到张某,也会通过其他菜贩的口耳相传对张某形成压力。”执行干警邢文中这样说。
心怀侥幸,竟是被“标题党”误导?
“法官,明天下午有个‘大集’,张某这样的流动商贩肯定会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申请执行人李某通过电话提供了重要线索。听到这一消息,邢文中当即决定带领执行干警3人于次日清晨早早到“大集”进行蹲点。这次,带着满车蔬菜前来赶集的张某总算被执行干警们“蹲”到了。在申请执行人李某的指认下,自知理亏的张某不再辩解。执行干警将其拘传至北关法院执行局。
“我看网上说,执行案件超过两年就不追究了,你们咋还抓我呢?”“我把所有钱都转出去了,家也搬了,收款码都换了,你们是咋找到我的?”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来到执行局的张某并没有急于筹钱,而是迫不及待地道出他心头的疑惑。
详细询问后,执行干警得知,原来在第一次执行过后,张某做了很多“功课”,他在网上搜索了很多逃避执行的“妙招”,比如搬家、转出账户余额等。他原本认为凭借这些“妙招”可以轻松应对执行,但执行开始后却发现,这些全是对法律规定的误解和对法院执行强制力的低估。
比如他原本认为案件拖够两年,法院就不再追究,但发现两年来法院反而对他的行踪越盯越紧;原本认为只要搬离户籍地,法院就找不到他,但发现法院不断在他常摆摊的地点查找线索,“我们那一圈儿商贩都知道了,生意越来越差,我快混不下去了”。原本认为不还钱“顶多被拘留几天”,不会有其他后果,但到银行申请贷款才发现自己早已成了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黑户”,这让他两年多来过得提心吊胆、寸步难行。
张某一边大倒苦水,一边向执行干警展示他手机上收藏的各类“妙计”,大家看了都啼笑皆非,原来这些“妙计”全是来自非正规渠道的“标题党”消息和视频。
释法说理,执行到位
邢文中严肃批评了张某逃避执行的行为,告诉他转移财产等逃避行为不但不会逃脱法律责任,反而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制裁。他向张某释法说理,对照法律规定,逐一纠正了张某的错误观念。张某联想到躲债2年的狼狈经历,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发动亲属四处筹钱,并于当天上午凑齐1万元现金交给李某,与李某签订和解协议,诚恳表示剩余款项会尽快分期足额还清。
目前,张某已按照约定分两次归还剩余款项,至此,这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顺利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