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背了二十多年的“包袱”,终于卸下了
2024-11-15 10:45:4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汤舒惠
 

  “谢谢你们,压在我心里20多年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我再也没有遗憾了!”

  近日,通过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程序,74岁的赵某终于将拖欠了20多年的6笔借款协商处理完毕。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赵某因经商需要资金,向银行、朋友等借款周转,后因生意亏损导致无力偿还。法院判决后,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但赵某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一度陷入僵局。

  20多年间,赵某多次外出务工,但每月工资扣除基本生活保障后,能清偿的只是债务的“冰山一角”。

  “一想到还欠着别人好几笔钱,我心里就非常煎熬,我不想去世后还留有这么多遗憾。”如今年逾古稀的赵某体弱多病,常常对子女念叨着这笔债务。

  “在充分调查财产情况并与债权人协商谈判、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对个人债务集中进行清理,可以帮助你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前提条件是必须诚信,主动报告财产情况并接受监督。”面对上门咨询的赵某,执行干警耐心解释道。

  2022年以来,景宁法院依托党委统一领导,实行破解执行难“终本出清”专项行动,积极探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机制,帮助8名被执行人实现债务出清,关联执行案件51件,涉及金额636万余元。

  在对个人债务清理程序充分了解后,赵某于今年年初正式申请,法院受理并指定了案件管理人。经查,赵某共有6笔债务,涉及本金16万余元及利息,而赵某名下的财产除被扣留的部分工资外,仅有一处农村宅基地。由于农村宅基地实际价值不高,同时涉及他人共有等问题,综合考量后,管理人提出第一个方案:设置五年考察期,利用赵某已扣留工资及未来几年的工资来逐步偿还债务。

  “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如果在这几年突发意外情况,我们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啊。”考虑到赵某的实际健康状况,债权人对未来几年的不确定性表示很担忧。

  “如果案件能一次性化解,对我们双方的权益都更有保障,我心中的石头才能真正落地。”赵某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为此,承办法官、执行干警多次进村实地走访,针对宅基地合理利用问题进行讨论。经过与赵某及其亲属的多次沟通,赵某的亲属表示愿意帮助赵某共同解决债务问题。债权人感念于赵某的诚意和决心,也愿意重新寻求最优方案。

  最终,经过协商,形成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由赵某同村的直系亲属购买其名下农村宅基地,连同赵某的部分工资收入,凑足9万元用于分配清偿,债权人则自愿放弃其他本金及利息,所有债务一次性了结。

  两次方案的变化,体现了法官的“如我在诉”意识,既修复了社会关系,也帮助赵某卸下包袱,长达20多年的执行积案也画上了句号。

责任编辑: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