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笔书写网络空间治理新篇章
——杭州互联网法院推进网络社会治理工作纪实
2024-08-18 09:49:1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赵媛媛
 

  浙江杭州是“数字经济第一城”,从购物消费到交通出行,从教育医疗到文化娱乐,随处可见互联网的身影,网络正成为日常生活的“第二空间”。

  在钱塘江畔,杭州互联网法院勇立潮头,顺应着互联网发展的“时与势”,持续以法治之笔书写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篇章,努力实现网络空间延伸到哪里,法治就覆盖到哪里。

  以裁判树规则

  杭州互联网法院2024年发布的互联网发展“司法指数”显示,该院2023年受理的涉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案件相比2018年增长9%,新技术业态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准则亟须进一步优化。

  数字产业创新活跃的同时,网络空间治理的规则空白也不断显现。虚拟数字人版权归属就是其中一个棘手的新命题。

  近年来,虚拟数字人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新阶段,大量公司融入赛道,逐渐形成虚拟数字人产业链。由于虚拟形象由AI算法生成,其版权归属产生争议,归AI开发者、运营者,还是使用者?作为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先行示范,给出标准。

  2022年7月,杭州某网络公司通过网络发布视频,居中位置使用魔珐公司发布的相关虚拟数字人视频内容,片头片尾替换有关标识,并添加虚拟数字人课程的营销信息,魔珐公司起诉维权。经审理,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认定虚拟数字人的人物形象构成美术作品,魔珐公司享受相关著作权,判决某网络公司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作为首例虚拟数字人侵权案,该判决优化了虚拟数字人的知识产权权利保护路径,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法治智慧”,被评为“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我们通过典型个案,有效统一裁判尺度,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确保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陈增宝说道。

  此外,杭州互联网法院从案件审理中找出涉网纠纷“堵点”,明确纠纷化解的关键点,并以此形成指引,为企业规范发展贡献司法智慧。2024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先后发布《引导企业数据健康发展行为指引》《监督和支持平台自治十大典型案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行为指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行为指引》等司法指引,对案例进行详细解读,为企业、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全面、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指引。

  抓前端促治理

  杭州拥有120多家平台企业,是平台经济“第一城”。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类型纠纷不断增多,司法资源有限性与纠纷不断增长的冲突日益显现。

  数据显示,近五年间,杭州互联网法院网购纠纷案件数量增长了2.5倍,矛盾纠纷化解涉及市场监督部门、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部门、邮政管理部门等多个行政部门。“这需要司法部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社会协同治理,才能实现多元解纷。”面对现状,陈增宝坚信,只有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效能叠加,才能真正实现“抓前端、治未病”。

  2024年5月27日,杭州互联网法院与杭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邮政管理局就共同推动司法建议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签署《合作备忘录》,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社会协同治理新活力。

  2024年5月7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完善平台内经营者身份信息核验向辖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经常有买家因为无法获取卖家身份信息而告到法院;有的即便获取了,也是陈旧的、无效的。”杭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第二庭赵邱晨说,“这既不利于消费者维权,也大大降低了案件审理效率。”收到司法建议后,市场监管部门立刻采取了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措施,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经营者身份信息准确性的智能核验。今后,如平台内经营者身份信息异常,系统会自动提醒更新,否则经营者将受到“降权”处理。

  如今,杭州互联网法院已深谙社会协同治理“一张网”的织法:以府院联动“穿针”,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和审判执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风险研判、行业治理的协同水平;以院企联动“引线”,常态化开展调研交流活动,探索平台治理与司法治理有机衔接、共建共治机制。

  针对11类涉网案件审判实践中发现的涉及平台监管漏洞、个人信息泄露、网络黑灰色产业链、新技术应用等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积极向相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发送司法建议24份,及时预警平台运行、行政执法、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以司法建议小缺口做实网络社会协同治理大文章,真正把法治落到实处。

  实现网络生态清朗有序

  2023年12月2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开国少将何克希被自媒体造谣成叛徒案”,当庭判令三名被告人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15万元,用于英雄烈士的纪念、缅怀、弘扬及保护等社会公益事项,依法治理造谣乱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

  2024年7月4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针对“网络水军”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当庭判令四被告删除已发布的虚假信息,注销“网络水军”的虚假账号1200余个,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100万元,净化了网络舆论环境,维护了互联网管理秩序。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近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结“地铁萌娃肖像权纠纷案”“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弘扬正能量,在促进依法治网等方面不断改革探索,使互联网司法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同时,为引导培育未成年人养成网络文明素养,绘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同心圆”,杭州互联网法院携手家校政社融通发力,发布《网络服务提供者规范青少年游戏充值行为合规指引》《监护人(家长)正确使用互联网青少年模式的行为指引》,创办青少年“网络观”课堂品牌,案例发布会进校园,用“小案例”阐释“大道理”,引导青少年形成理性“网络观”,养成健康用网习惯,厚植法治观念。

  勇立潮头,为网络空间治理贡献法治智慧是根植于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基因;“永”立潮头,写好网络空间治理新篇章是杭州互联网法院高标准打造新时代互联网法院改革创新典范的信心和决心……置身“网”潮,杭州互联网法院干警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