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虽不是无所不能,但一定会竭尽所能
2024-07-29 09:44: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丛丹
 

  今年的盛夏,我们终于迎来了《执行法官》的开播,剧中通过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案件,展现了一线执行过程中的人间百态,诠释出司法的温度、力度、深度。

  在男主角齐麟办理的一起起家长里短的案件中,作为执行一线办案人员的我,深刻体会到在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处的价值所在,感受着执行法官站在解纷止争最后一道关口处的坚忍执着。

  基层一线执行法官办理的绝大多数都是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小案”,但在办理这些小案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向执行法官抛出情与法如何选择的问题。李奶奶“霸床”案再次展现了执行法官工作的另一面——他们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情与法的调节者。

  齐麟在接触李奶奶过程中发现,李奶奶看起来“霸道蛮横”,但在与小病友豆豆在一起时却是和蔼可亲的老人。在一次与李奶奶的交流中齐麟找到了李奶奶“霸床”的真正原因。

  原来豆豆从小就有白血病,父母为了凑钱给豆豆治疗只能晚上来医院陪他,李奶奶把豆豆当亲孙子一样对待。她告诉齐麟,如果自己出院了,豆豆就没人照顾了,她不忍心豆豆孤零零一人在医院。

  可是面对霸占医院的床位三年多的老人,齐麟最不想也不愿通过强制执行的方式对李奶奶进行执行。在最后的时限里,齐麟为李奶奶和豆豆准备了生日宴。然而不幸的是豆豆的生命停止在了这一刻,“奶奶,我不想住在医院,我想回家”,当听到豆豆临终说的这句话,李奶奶彻底醒悟。不仅认识到了错误,主动搬离了医院,也重新回归了家庭。

  执行不单单要着眼于法律条文,更要多走一步、多说一句、多想一点,以法律的视角审视生活的角落,让法律与情感在合理的范围内碰撞融合。善意感知冷暖,坦诚而公正、热情而负责的态度,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案子,真正用司法守护群众,才能真正实现法安天下、情暖人心。

  离婚,于成年人可能是“翻页”,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们,却成为一道两难的选择题。面对家事案件中的探望权纠纷,执行法官如何在爱的冲突中平衡法理情理,如何在纷杂的家庭关系中最大程度守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还记得我刚调入执行局办理的第一件探望权案件。那时的我对探望权执行案件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我拒绝父亲的探视,理由很简单,父爱的缺失。”孩子的母亲果断地挂断了我的电话。虽然在拨打电话之前我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思想准备,但是当电话被挂断的那一刻,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挫败感深深地向我袭来。

  虽然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来迫使她协助执行,但孩子不是冷冰冰的执行物品,简单粗暴的执行很可能让双方的关系继续恶化,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再次尝试拨打母亲的电话,但这次电话直接关机了。

  为了寻找到突破口,我决定“反向沟通”,从申请人处了解孩子母亲的情况。从杂乱的信息中我了解到,每次申请人与前妻“聊崩”之后都是小舅子在中间调和,做两人的传话筒。这次,我也尝试通过小舅子这个关键人物来打开母亲的心结。

  一天下午,我拨通了孩子舅舅的电话,因为姐姐的反对,加之不想再掺和进来,最开始是有些反感和不耐烦的情绪,第一次沟通算是以失败告终。即使这样,我也没打算放弃,第二天我再次打通了电话,这次,他在电话中虽然有些无奈,但他开始愿意跟我讲述姐姐带孩子的不易,以及之前几次探望孩子的曲折过程。

  作为孩子的舅舅,他无奈又无能为力,“之前姐夫申请探望过,我也劝过我姐,但这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再怎么劝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二次联系算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我不断思索着孩子舅舅的话,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体谅被执行人的心情,我知道母爱永远是本能的,再深的裂痕也不能隔断血缘亲情和母爱本身。

  我决定再次联系孩子舅舅,而这一次,他也终于从不愿意、不想掺和到同意再劝劝姐姐及时履行法院判决,疏导姐姐抗拒、消极的心理。

  最后,在孩子舅舅的牵线下,孩子母亲主动与法院联系了,几天后,父亲在法院的见证下进行了探望。在探望的当天,父亲带着孩子喜欢的玩具早早地来到了法院,他焦急等待着,脸上透露出开心、紧张、不知所措,但当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这些情绪都烟消云散了。看着孩子和爸爸一起摆弄着桌上的玩具,妈妈的眼神也变得平和了许多。

  我想,这就是执行工作的意义吧,虽不是无所不能,但一定会竭尽所能。每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无不承载着家庭的殷切期盼,每一件看似寻常的家事纠纷,都关乎人民群众心中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在形形色色的执行案件中,我感受着是是非非的万家烟火。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家长里短,执行需要力度,也需要让人民群众触摸到执行的温度,在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路上,不断散发司法温暖之光。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