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踏荆棘见花开
——从《执行法官》看法院人的思与变
2024-07-26 10:06:4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龚瑜
 

973558212bf83c687de9077df90a6676.jpg

  电视连续剧《执行法官》以方强套路贷牵引出的商战交锋为主线,以多个具体案件穿插其中作为分线,开篇就极尽矛盾冲突的纠缠转换。“老赖”理直气壮不讲道理,商人浓情蜜意不敌利益当前……直让人看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弃剧。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每一个人物的复杂人性愈加鲜明,不断挑动着观众的情绪,尤其是执行法官楚云的变化,让笔者从故事线的夹缝中看到了法院人思与变的缩影。

  理念之变:从结案了事到案结事了

  楚云一出场,就是对每一个案件刻板执行,丝毫不听辩解,唯一的目标就是终结执行。所以案子结得快,但投诉率也是全院第一。

  楚云的改变,是从一个个案件中对齐麟工作方式的反思开始。她对被执行人张建国鞠躬道歉,“我没有认真倾听您的诉求。”收到锦旗后楚云坦诚,“这是第一面锦旗,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这面锦旗让执行法官们感受到了职业尊荣感,执行的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正如楚云在法院会议上的坦诚,“齐麟的执法方式与自己的不同,不教条……愿意反复倾听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意见……用了更多的功夫,跑了更多的路,用了更多的心,想了更多的问题……所以能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让人看到有高度和温度的执法。”

  从这里开始,执结案件不再是执行二庭唯一的目标,而是以“如我在诉”“如我在执”的理念换位思考。“解法结亦解心结”,张建国案里兄妹和解,共同赡养老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官在苗氏父女案里巧妙取证,让“老赖”无所遁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申请执行人连兵打算放弃索要余款时,法官们锲而不舍执行到底,不让老实人对法律失去信心。

  理念之变,是从角色站位的变化中追求法官良知与职业目标的融合。

  格局之变:从末端攻坚到执源治理

  刑事法官齐麟从审判庭轮岗到执行二庭,在审判岗位养成的见微知著的办案习惯,让他对执行案件中不正常的细节格外敏感。

  一开始楚云并不认同他在执行案件中对判决背后的问题进行质疑,认为执行就是对生效裁判不折不扣的履行。然而,当齐麟的推断一次又一次被证实,并且以更优的执行方案终结执行时,楚云也逐渐认同齐麟的办案思维。

  如林梦秋裸贷案中,执行法官何以既要管执行,还要以身入局抓罪犯找根源,要和申请执行人谈延期还款,还要和学校沟通让林梦秋复学。因为人生是无数个事件和各种因素交织的催化,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可能使一个年轻的生命堕入深渊。

  看似“管得宽”的背后,是法官的系统观和大局观。现实的执行工作中也正在体现这种办案思维和格局,如区分“失能”与“失信”,对“失能”不纳入失信名单;部署推进执源治理,探索立审执一体化新格局;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全面推进“交叉执行”化解难案等。

  格局之变,是思虑再前、谋事在前、成事在前,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讼累,让胜诉权益及早兑现。

  能力之变:从技艺理性到法理情兼容

  第一集里,楚云与每一个人的交流都充分暴露了她沟通能力上的短板。这时的楚云是绝对的技艺理性的代表,极具规则理性却缺乏同理心和执法温度。因此,不仅没有引起观众对她严格执法、抵制人情案的赞美,反而引发了大家对她待人处事方式的批判。

  后来,当女画家严迪举锤自残,楚云会在深夜的车里哭着说,“我觉得我应该多跟她沟通,我应该早一点走进她的心……那个锤子砸在她的手上,也砸在我的心上,我跟她一样疼。”当李桂芝霸床案顺利执结,会议室里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因豆豆去世而无法抑制的泪水。

  看到这里,有人说“感性是法官之忌”。可我觉得,法官就是在感性与理性中游走的角色。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所以法官需要理性沉着冷静,法律也需要技艺理性去不偏不倚地适用,技艺理性是法官的立身之本。但技艺理性不能走极端,刻意与大众的朴素认知对立,与人们真实生活世界认知异化。真正的技艺理性应当有感知普通人情感认知的能力,在审判与执行中,依托法理、融入民情、彰显价值。

  当然,法官的能力也不止于此。齐麟从民事案件中发现了刑事犯罪的端倪,从生活中壁橱的特点发现了马场暗室;欧阳璐璐因为对汽车知识的了解,破解套牌车之谜,顺利找到执行标的物;图像处理技能高手闫安阳修复模糊的二维码,成功找到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线索……一个又一个的场景里展现着从专一型到多专多能型的法官。

  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藏着改变的力量。法官的思维方式在变、办案技巧在变、知识储备在变。但说到底,是我们离社会生活更近了,是我们的心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近了。法院人的思与变,是立于高,思于远,执于理,而融于情。

  越往后看,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发问:“这种法官哪里有?”也有人说“故事能不能一个个讲,这么多条故事线,都看乱了”。

  可这就是法官的日常: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案子一起涌来;一趟趟奔赴现场,一次次组织调解,一遍遍研判方案。

  从《阳光下的法庭》《底线》《江河之上》到《执行法官》,在挑战中创新,用高质量的作品回应观众的期待,让法官成为公众眼里鲜活的形象,也让法官的艰辛与不易展现在公众的面前。

  在荆棘中行走,是法院人的日常,但期待花开,也是每一个法院人的心之所向。

  作为法官,欣喜于我们的艰辛与荣耀可以登上荧屏,与民共谈。作为法官,更愿生活能如影视中每一个完美的结局——愿海晏河清,山河无恙;愿天下无讼,喜乐平安。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