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法院三十里堡人民法庭法官 段希勇
“法官,我姓李,是一家制造工厂的法定代表人,请问现在打官司起诉有没有绿色通道?我有一件纠纷想尽快解决,这件事不解决,我们厂里没办法开工生产,出口贸易订单眼瞅着交不上,工人工资也发不出来,已经到了生死边缘了!”
“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法院三十里堡人民法庭法官段希勇在法庭的立案室看到李女士风风火火地闯进来,一脸急切地向立案窗口咨询。
段希勇立刻走上前,向她表明身份,将她请到接待区坐下,安抚了一下她的情绪,然后一边听李女士倾诉她遇到的难题,一边给她做信息登记。
李女士也没有想到一进法庭的大门,这么快就能见到法官,于是把自己的情况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
李女士是做进出口制造的,她的厂房位于普湾新区三十里堡街道,有近千平方米,评估价值2100万元,是吴某以物抵债给她的,如今过户手续都已经办完了。李女士本想有了这个厂房可以扩大生产,于是签下了上千万元的出口订单。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厂房里的一套电力设备让她迟迟无法开工生产。这套设备原本属于吴某,已经以物抵债给了某建筑公司,但某建筑公司迟迟不派人来移走,导致李女士工厂的电力设施验收无法通过,至今未能开工。为了这事,李女士这一个多月以来四处奔波、轮番交涉,弄得身心俱疲,却依然无法顺利开工。如今订单交付日期迫近,这套几百公斤的设备就像是一个“死结”,一直解不开。无奈之下,李女士想到了工厂不远处的人民法庭。
“我想过用诉讼方式解决,但打官司至少要个把月,官司结果会怎么样也不知道,我实在是拖不起。”李女士向段希勇说出了心里的疑虑。
其实,人民法庭能够做的不仅是审判,作为离乡村百姓、离乡镇企业最近的司法“桥头堡”,法官和干警们最常做的事情不是坐堂审判,而是提供司法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在三十里堡法庭,诉前调解的成功率已达30%,调解周期平均只需要7天。而李女士所期待的面向乡镇企业的“快立、快办、快审、快结”绿色通道,也已经在三十里堡法庭设立了半年多。
“您放心,您的案子我们会抓紧办理。”段希勇对李女士说。接着,他第一时间将案件材料进行了梳理研究,并与某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先生取得了联系。
一开始,王先生对法官的调解很抗拒:“我也是受害者!吴某欠我们公司工程款还不上,本来以为拍卖了他的电力设备之后可以把钱还给我们,我们再给农民工发工资,没想到设备流拍,最终以物抵债给我们公司,可我们公司根本用不上这设备,你们叫我们移走,我们移哪去?移哪去都是废铁,我们几十万元就打了水漂了!”
段希勇对王先生表示理解,经过深入沟通交流,王先生终于敞开心扉,答应跟李女士见一面,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在段希勇的主持下,李女士和王先生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在两个多小时的调解中,两人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逐渐转为“平心而论、互相理解”,段希勇趁热打铁,对细节补充释法,对双方动之以情,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进一步缩小了分歧。
第一次调解成功“破冰”之后,段希勇又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与双方保持联络,不断调整调解方案,寻求让双方都能接受的两全之法。最终,李女士表示愿意以30万元的价格买下某建筑公司的这批设备,既节省了重新购买设备的时间,又解决了某建筑公司设备无用武之地的难题,王先生表示同意。至此,从李女士来法庭立案到双方签订调解书,只用了7天时间。
调解书签订之后,这起矛盾纠纷的司法程序已经完毕。然而,李女士的难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段希勇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助力企业走完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第二天,段希勇马不停蹄,与李女士、王先生一起来到电力公司,协助提供相关司法证明,全程见证电力过户及设备交接。
在手续全部完成之后,李女士如释重负,她兴奋地对段希勇说:“签订调解书的那天我就通知工人们了,他们全都准备好了,今天我们连夜调试设备,明天就能开工了!”
看到原本空旷的厂房里已经摆满了生产设备,段希勇由衷地替企业和工人们高兴。他说:“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祝你们生产经营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