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太阳去,披着星星回
2024-05-10 09:35: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陕西省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邓昊宇

  “老人家,赶集去了?”见到刘婆婆和她的老伴儿,我便笑着迎了上去。

  “去街镇买了化肥、玉米种……”刘婆婆的老伴接过话茬,“今年打算种2亩辣椒、7亩玉米!”尽管还没到收获时节,但老人的脸上还是泛起一丝丰收的喜悦。

  这是4月17日,我与一审法院法官、包村干部、村委会人员,一同前往辖区洛南县古城镇案发地,调处一起邻里纠纷时的场景。

  拉家常,察案情

  “辣椒、玉米的经济效益咋样?”我们一行和老两口边拉家常边往院子里走。

  粮食是农人的天,谈起农活,他们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不错哩……为我们这点事儿,害你们老远跑一趟!”将大伙迎进简陋的三间瓦房,刘婆婆和老伴怪不好意思。

  “你们腿脚不便,我们多跑跑没啥!”

  “坐堂问案”不如“深入一线”,想要把民心带回来,就得先把脚步迈出去。作为二审法官,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解纷理念。

  “女儿这儿有些毛病,前几天送医院了,女婿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和俩孙子……啥事动辄都得钱打头呐!”攀谈中,刘婆婆拍了拍自己的脑壳,红着眼圈伤感地说道。

  暮春时节,天上滚过一道闷雷,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屋内的气氛有些沉闷。

  待看过现场,了解了刘婆婆家的情况后,我和调解人员商量,将大伙拢到村委会。

  这是一起健康权纠纷。刘婆婆和她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王芳是本案被告,原告李玲住刘婆婆家隔壁。由于生活污水排放,李玲和刘婆婆闹起别扭,继而刺激到王芳。争吵中,王芳失手将李玲打伤,对方遂要求刘家赔偿住院费等损失4.6万元。一审判决后,李玲觉得赔额过少,提起上诉。

  就事情本身而言,这起案件的标的额不大,事发经过也相对简单。然而,解“法结”容易,怎样延续邻里情分,彻底打开当事人“心结”才是关键所在。

  一波三折的解纷过程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两家原本关系不错,往后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能一直闹别扭!”村主任老王熟悉各家情况,于是率先调解起来。

  “咱们今天就是奔着解决问题来的,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接着叮咛道。

  经我们一行人员轮番背对背、一对一做两家思想工作,双方隔阂慢慢消解,案件调解有了转机。

  可就在这时,新的困难也随之出现了!

  “我女儿打人是不对,我们知道要赔,但家里就这情况,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哩!”刘婆婆的老伴这时双手一摊,道出了自家的无奈。

  “我身体也不好,药不离嘴,家里同样揭不开锅……”受害人李玲面部浮肿,疲惫不堪地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情况我们都了解,但生活是过‘往后’,大家都往前看、往前走,我们一起想办法!”我赶紧和在场的调解人员劝解两家。

  雨还在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12时、14时……直到傍晚时分。

  李玲的诉求从4.6万元降到2.2万元。不管她要求赔多少,刘婆婆的头始终没抬起来;而她的老伴,则一袋接着一袋抽旱烟……

  眼看时间不早了,我再次核定了李玲的损失,综合双方过错和经济承受能力,拿出2万元的赔偿意见。经驻村干部和老王疏导,李玲勉强同意。

  令人沮丧的是,关于支付方式又面临困境。

  “我既然做出这么大让步,对方得当场把2万元付清。”李玲态度坚决,这次没有丝毫要让步的意思。

  时令已近初夏,但夜幕降临后,这座小城依旧寒意袭人,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解“法结”更解“心结”

  “邓法官和大伙都在场,我们说了赔,明天就去借,哪怕跑遍全村,也要把钱凑齐。”刘婆婆的老伴少言寡语,一字一句地保证道。

  “2万块钱确实不多,但我们一时拿不出。”刘婆婆随即附和。

  一阵沉默后……

  “邓法官,我想跟你说句交心话。”于是,我搀着刘婆婆走到了门外。

  原来,一审判决刘家赔偿李玲1.3万元,这边凑齐钱后,李玲嫌少上诉了,目前刘家还有1.2万元。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再次返回村委会,我和调解人员商量后,立即电话向院领导汇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李玲争取了司法救助金0.8万元。同时,由村组出面,兜底帮衬刘婆婆和李玲两家。

  补齐赔偿缺口、保障了后续生活。李、刘两家同意调解方案,刘婆婆当场赔付1.2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忙着解决问题,水也没喝多少,饭也没吃一口!”

  “天黑了,路不好走,你们多注意脚下。”

  一起矛盾激化、隐患升级的纠纷终于消解,在弥合邻里嫌隙的同时,也一揽子将衍生问题化解。

  向一众人员道别后,我离开这个灯火通明的村落,连夜往家赶去。此时,雨停了,天上星星闪烁,空气新鲜,清爽怡人……

  (邓昊宇/口述  任丹江 王玉璠/整理)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