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务区涉外人才队伍建设 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05-10 09:03: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士霞
 

  在法务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聚焦涉外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加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让中国声音在国际上传得更响更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当前,全国多个地区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法务区建设,以福建厦门海丝法务区、上海虹桥国际法务区、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等为代表的优质法律集群在部分城市异军突起,北京、安徽等多地已跟进吹响法务区建设的号角。一个扎根本土、立足本地、辐射全域、放眼全球的法律生态圈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一大批精通国际规则、精通外语交流、精通对象国社会文化的涉外法治人才。如何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持续释放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引擎”的持久动能,跑出高素质人才服务高质量法务区建设发展的“加速度”,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重协同合作,自主培养创新人才,着力丰富法务区特色人才“蓄水池”。当今国际之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法务区本质上是服务一个相对范围的商业(金融)法律“朋友圈”,基于圈子的特殊性,其法律业务涉外属性明显,因此对涉外人才具有量与质的双重需求。要严把人才招录任用关,为当地法务区建设统一精准匹配高素质服务人才;要打通多部门人才交流渠道,最大限度调动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的职场活跃度,发挥人才聚合效应全方位服务高质量法务区建设;要“政商学研企”协同发力,统筹全域优质资源有效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在对外宣传、经济贸易、决策咨询、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能力,探索以实际工作为切入点深化参与全球治理的空间。

  重实践联动,吸引集聚实干人才,着力建设法务区法律服务“新地标”。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操的同步掌握与深化应用。要坚持精准化培育,面向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等方面,面向经贸、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为不同类别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培养方案,更好激活专业优势。要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重点提升政府、法检等部门涉外法务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同时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仲裁员、律师。要加强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推送,推荐和支持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推荐得力人选竞聘主要国际组织关键法律岗位。

  重行稳致远,留住用好高端人才,着力打造法务区城市营商“新名片”。经济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保障以人才作为基础,人才发展需要借助相应平台,经济发展、法治建设、人才留用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越能吸引留住人才,越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越能促进经济增长,越是经济繁荣的地区越需要法治的保障。法务区作为一个优质法律服务平台,除自身固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之外,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机制举措让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成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硬通货”,让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多重要素深度融合,为法务区的长久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让稳定的高端人才“基本盘”真正成为法务区建设的优质名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法务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聚焦涉外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统筹各类优势资源,积极构建“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人才协同生态体系,全面加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让中国声音在国际上传得更响更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聚涉外法治人才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事业新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