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执”以恒,打通护企“最后一公里”
2024-02-07 09:52:0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顾建兵 李慧
 

南通某建设集团为感谢通州法院帮其执行到位金额1.16亿元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2024年1月12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卫在通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介绍,2023年,通州区法院共开展专项执行行动35场,执结案件8152件,执行到位金额10.02亿元,执行工作综合考评位居南通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名。

  近年来,通州区法院不断优化执行理念,积极创新执行模式,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打通护航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该院先后获评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

  一企一策,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杨法官,被告公司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我拿到的生效判决难道要成为一纸空文吗?”原告李某与被告南通某食品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陷入了“执行不能”的尴尬境地后,李某忧心忡忡地问法官。经法官细致调查,发现被执行公司4名股东均为认缴出资,且至今未能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案件从执行局移送金融庭审查,判令4名股东缴纳出资款。

  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旋即对4名股东的账户进行了冻结扣划,并对其中一名在北京的股东的房产启动拍卖程序。一个月后,当最后一笔执行款汇到申请人账户后,这个“执行不能”的案件全部执行完毕。

  面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僵尸企业”“睡眠企业”,通州区法院以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相互借用资源的形式,有力推进“执破融合”,发挥叠加优势,释放市场资源。而对于有履行意愿和能力的失信企业,通州区法院持续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自2022年4月发出南通市首份《企业信用修复证明》后,该院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失信企业,制订“一企一策”的个性化修复方案,向积极履行义务的企业及个人发放《信用修复证明》,助其卸下失信“包袱”,重新创业出发。

  “受经济环境影响,一些经济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如果盲目把被执行人公司列入失信名单,虽然达到了惩戒的结果,但对于申请人未必是最好的结果。”通州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李振男介绍,该院在注重事后信用修复的同时,还运用惩戒预警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失信企业。

  2023年年初,南通某装潢公司在收到通州区法院发出的“失信惩戒预警”后,一周内积极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从而避免了被纳入失信名单。2022年以来,通州区法院累计撤销、删除失信企业738家,新增失信企业仅13家。

  刚柔并济,打出护航发展“组合拳”

  被执行人王某租赁河塘用于养殖,尽管租期早已届满,但王某仍然占用河塘投放鱼苗、转租他人。由于案涉河塘恰巧地处南通正在开发的“洲际梦幻岛”旅游度假园的核心景区,王某非但不交还、搬离租赁场地,还起诉出租方索要巨额赔偿,严重影响了该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推进,法院依法判决王某返回案涉河塘。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通州区法院主动与当地政府、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执行风险、制订行动预案、推演实施过程。当天,法院出动执行干警40余人,联合各职能部门圆满完成场地清理返还,有力保障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顺利开幕、“洲际梦幻岛”如期开园。

  2022年8月29日,一场“暖企行动”为主题的专项执行直播活动,吸引了3.6万网友围观。现场扣押被执行人名下车辆、财物,有力度、有速度的执行活动让网友大呼给力。除了“春雷行动”“闪电风暴”等57场集中大执行成效显著,通州区法院还综合运用罚款、拘留、打击拒执犯罪等强制措施,执行到位金额14.1亿元。

  “涸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在充分应用“刚性”强制措施的同时,通州区法院还将“柔性”的善意文明理念贯穿到执行工作中。2023年春节刚过,通州区法院收到一份紧急变更保全裁定书。原来,南通某包装材料公司作为一起请求公司收购股权纠纷的被执行人,因其银行账户被冻结导致公司采购、纳税、支付职工工资等正常生产经营停滞。为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通州区法院作出将冻结该公司银行账户变更为查封该公司土地使用权的裁定,并通过高效执行快速完成了保全变更,既实现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尽可能维持被执行企业的“造血”功能,实现推动执行工作与被执行企业存续经营的双赢。

  “感谢法院的强力执行,帮我们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啊!”2023年9月,通州区法院针对申请人高额的债权以及被执行人无财产的现状,以精准而高效的执行举措,为南通某建设集团执行到位金额1.16亿元。为此,该公司董事长宋某特意给法院执行局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执行驿站,前移暖企“快速通道”

  “就按这个方案来执行,我们同意的。”窗外风雨飘摇,但位于南通家纺城内的执行驿站里却和气融融,两家公司在此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经系统查询发现,被执行人有多起案件均为自动履行结案,初步判断被执行人应有履行意愿和履行能力,遂联系了公司法定代表人曹某。

  原来,该公司近年来经营状况不佳,加之对外债权未能收回,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曹某表示不会逃避履行,只是希望给予宽限。为给被执行人公司一个喘息的机会,执行干警经过“背对背”沟通后,组织双方就近在执行驿站进行“面对面”调解,最终双方冰释前嫌,也帮助被执行人企业渡过了难关。

  为当事人节约时间、经济成本的同时,执行驿站也从时间、空间上拉近了法院与企业的距离。 根据通州建筑之乡、纺织之乡的产业特点,通州区法院创新性地在家纺城、平潮高铁新城、通州建筑协会设立了3家执行驿站,将执行纠纷化解工作向前端延伸,为企业矛盾风险就地化解打造“暖企护企”前沿阵地,促成369个执行案件达成和解协议。同时,以驿站为桥梁,向企业传达政策信息,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开展法律服务活动42场,以多元服务“暖企”、巧执纾困“护企”。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我们将以破解执行难题、疏解企业困境为导向,从机制载体的谋篇布局到每一个执行案件的深耕细作,努力擦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环境品牌。”黄卫表示。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