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就是老百姓说理的地方”
——记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法院马陵山人民法庭庭长王雪莲
2023-07-10 10:59:4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朱旻 褚红艳 辛春晓
 

res02_attpic_brief.jpg

  山峦连绵起伏,满山竹子、松柏、香樟、枫杨,四季常青;三仙湖水波潋滟,夏雨冬雪,为世人敞开胸怀……登顶徐州新沂马陵山,只见一片莽莽苍苍,这里曾是三国齐魏马陵之战以及解放战争宿北大战的战场。

  壮丽而雄伟的马陵山,滋养着山脚下的马陵山人。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法院马陵山人民法庭坐落在镇子的南端,王雪莲是法庭的庭长。14年来,从马陵山法庭的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副庭长、庭长,如同沿着山路攀行,每一步她都走得沉稳扎实。

  近年来,在王雪莲的带领下,马陵山法庭年均受理案件2000多件,调撤率上升到68.5%。“山水马陵、最美乡情”法庭服务乡村振兴特色品牌越发响亮。马陵山法庭先后荣获“徐州市青年文明号”“徐州市优秀人民法庭”称号,王雪莲本人也先后荣获“徐州市优秀人民法庭干警”“徐州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急救室一夜

  2015年初夏,现任新沂法院刑庭庭长的阚怀春就任马陵山法庭庭长。

  “来法庭时,我很快就注意到了王雪莲。当时她是审判员,业务能力强,办案效果也好,马陵山当地群众很认可她。2015年法庭受理案件数量接近2000件,我主要带执行团队,审判的担子基本可以很放心地交给她。”阚怀春说起当年。

  不容易的是,当时王雪莲刚生完孩子,刚刚结束哺乳期的她回到法庭就担起了重任,每天像个小陀螺一样加班加点,不停地忙碌。除了审判工作,遇到强制搬迁等庭里集中执行行动,她也总是冲在第一线。

  阚庭长和同事们至今记得,2015年冬,王雪莲的那次特殊的“加班”。

  那天是难得的正点下班。关门下楼时,王雪莲还想着给帮忙带娃的婆婆买些糕点,给孩子买个“泥老虎”。突然,法庭门口响起一片喧闹声:“不得了不得了,有人喝农药了……”

  王雪莲跑过去一看,躺在地上不停抽搐、脸色苍白的年轻女性,正是法庭已审结的一个离婚案件的当事人。

  “什么情况?案子不是几个月前都审结了吗?不管怎样,救人要紧!”脑海里飞快地闪过这些念头,王雪莲迅速向庭长汇报情况,然后联系那个案件的代理人马陵山镇基层法律工作者彭琳琳,让她立即赶到镇医院。同时,王雪莲和法庭保安把女青年火速送到镇医院。

  然而彭琳琳和女青年的家人联系时,其家人不愿意来医院,并直接挂断了电话。家里没人来,洗胃、抢救迫在眉睫,医院急救室里气氛紧张,年轻的医护人员有些犹豫。

  “钱我来出,字我来签,救人要紧!”彭琳琳回忆,瘦瘦小小的王雪莲,当时这句话震住了在场所有人。

  抢救,休克,再抢救……王雪莲在医院一夜未眠。她跑前跑后为女青年联系护工、购买生活用品。当女青年醒来,发现满是农药味的衣服早已被换下,床头摆着王雪莲为她准备好的新内衣、新衬衫、新裤子,床下还有一双新鞋子,她捂着脸泣不成声。

  “女青年喝农药和案件审理没什么关系,她受到的最大的打击是和父母发生了冲突。”彭琳琳说,“后来我们把她送回村里,村委会也积极做工作,几经波折,她重新回归了家庭。”

  谈到当时的经历,王雪莲说,不管女孩为什么遭到家人的冷漠对待,她终究是一个鲜活的生命。1984年出生的女孩,当年才30出头,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那一刻,我做不到放任不管。”

  被碾压的冬青树

  2021年的夏天,刚担任马陵山法庭庭长的王雪莲审理了一起因损毁苗木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被损毁的苗木是在江苏并不常见的北海道冬青。此种冬青高大茂盛,树叶浓绿,耐寒耐修剪,属于珍稀苗木。

  调查取证中,书记员李娜向王雪莲提交了位于邵店镇某村河堤边被损毁冬青的现场照片。照片显示,近7亩冬青苗木地几乎被夷为平地,绿油油的成熟冬青或七零八落,或成片倒在地里。

  “这么好的苗木就这样被毁了,现场还有车辆来回行驶的痕迹……”王雪莲回忆,当时一看到毁损现场的图片,就觉得特别可惜。

  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和积怨产生于一年前。原告胡某和被告刘某(女)系同村村民,也是多年的邻居。早前,胡某从同乡那里购买了河堤边的7亩冬青苗地,后来这7亩地被流转给刘某经营种植,刘某多次催促胡某清除这些冬青但无果。

  一日,刘某将争议地块南侧临河沟边的一排杨树出售给赵某,要求赵某将树木砍伐、运走,并承诺如因砍伐、运输树木造成土地上的苗木损毁,他会负责。赵某其后在对杨树进行砍伐、运输过程中,驾驶车辆从冬青地块来回行驶经过,导致地块大部分苗木被碾压、破坏。胡某报警,双方纠纷经调解未果。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某紧接着将该地块上剩余存活冬青全部清除毁损,并自行种植农作物,双方矛盾由此进一步激化成讼,胡某请求法院判令刘某、赵某赔偿财产损失20余万元。

  面对如此激烈的矛盾,王雪莲并没有放弃继续调解。

  法院调解室里,双方脸红脖子粗地对峙着。

  “这块地归我可是有协议的!催了你多少次清苗,你就是一动不动!我这是合理维权!”刘某理直气壮地说。

  “我也不是故意不清,苗木不好卖,总不能在价格最低时出手吧,你等几天又怎么了?再怎么样你也不能这么把冬青全毁了吧!”胡某气得发抖。

  “赔偿怎么还有我的份?我就是个干活的……”赵某委屈得很。

  “什么北海道冬青?听都没听说过,你说20万就20万?”刘某当场要求对苗木价值进行鉴定评估。

  调解现场,双方各说各的理,火药味很浓。三个人对自己有没有责任、责任承担大小、冬青的地块面积、财产损失的价值等分歧非常严重。

  临近中午,王雪莲组织双方当事人前往现场查看苗木情况,就苗木在移送评估前进一步核实了解情况。

  “夏天的大中午,雪莲庭长带着我们几个书记员,拿着皮尺,从双方均认可的地块测量点出发,计算冬青的地块面积。就这样,7.2亩的面积一点点加出来了。”李娜回忆道。

  “庭长在地里测量、拍照,忙了快两个小时,我们感觉都快被烤焦了。这时候站在一边的双方当事人也过意不去了,主动帮我们,还赶回家拿来毛巾和水,让我们歇歇再忙。”李娜说。

  该地块苗木已被完全损毁,但在该地块最东侧地头有一片同时期生长的北海道冬青还留存着。汗流浃背的王雪莲提出建议,双方均同意以其密度、高度作为参考进行评估,由此推算苗木一窝损失有多少棵,7.2亩地有多少窝。核实后的数据双方都签字认可。

  其后的鉴定、调解等过程虽然有点波折,但都一一解决了。

  “转折就是从那次出现场开始的。法庭是让老百姓说理的地方,理辩不清就现场接着来,一鼓作气,把问题化解掉!”王雪莲说。

  “双方分歧这么大,为什么还是要努力调解呢?”记者问。

  “村里苗木损害纠纷、地边纠纷、相邻权纠纷较为常见,说实话处理起来也很头疼。但你想啊,双方当事人是多年的邻居,乡里乡亲,远亲不如近邻,家里有急事能帮到你的往往就是你的邻居。调查时,村民说刘某和胡某的爱人还认过干姊妹,如果一判了之,那不就结仇了,太可惜了。”

  王雪莲跟记者像拉家常一样聊着,眼角细长,眼神活泼。

  沉思片刻,王雪莲又转入对案件的剖析:“而且很多矛盾是因为村民们不懂法。这个案子里,刘某一直觉得自己是合理维权,却不晓得损害他人财产是侵权行为,她出于气愤指使他人恶意碾压,把自己由维权人变成了侵权人;包括赵某,他并不无辜,他对苗木非刘某所有的事实知情,运输树木中还损毁苗木,给胡某造成经济损失,也应承担侵权责任……”

  “在农村基层社会,调解是最优选的解题方法。用老百姓接受的方式释法说理,最重要的是,能留给彼此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空间。”新沂法院副院长陈雪艳谈到这个案例时说。

  换地风波

  王雪莲的经历似乎很简单。

  在徐州新沂市棋盘镇一个小村里长大,镇上中学毕业后上了大学,后又回到家乡,在棋盘镇隔壁的马陵山镇工作,一晃就是14年。

  王雪莲说,从记事起,父母就一直躬耕田垄,让她和哥哥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学习。“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我对田地里的劳作感觉很亲切,也理解土地给予了农民最深的安全感,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感情。”

  然而,这种安全感有时也会是一种执念。

  马陵山镇幅员广阔,是新沂最大的一个镇。镇子大,村子大,村里很多农民家里都有着十几亩地,土地是这里的家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依靠。

  乡土经济发展的同时,因为土地产生的矛盾也就多了。

  李达和李帜均为新沂时集镇某村村民,两家代代以种地为生。上世纪90年代,在村北侧、南侧两家各有一个地块,双方均有承包地耕种。为便于集中耕种,李帜找到李达协商互换耕地,后李达实际耕种南侧土地,李帜实际耕种北侧土地。

  2021年夏天开始,李达多次要求李帜,换回自己名下的北侧土地,李帜则认为,他在那块地上精心耕种已多年,不是那么容易换回的,遂以各种借口推托不予返还,矛盾不断升级。随着李达要地的态度越来越不客气,李帜不返还的态度也越来越坚决,双方甚至还动起了手。后李达于2022年提起诉讼,以对土地享有经营权为由主张返还争议地块。

  “易地而种在我们这里很普遍,这个案子如果审理不好,在群众中影响会很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近年来有的在村里经过了确权,有的只是一个代代沿袭的口头约定,因此矛盾经常产生。”“审理一案是为了预防和化解更多纠纷。随着这场换地风波成了诉讼,影响进一步升级,村民们都在观望案件审理结果。”王雪莲回忆说。

  意识到这也是增强村民法治观念、以案例进行法治宣传的好机会,立案后不久,王雪莲决定通过巡回审判的形式,对该案公开开庭审理。

  “公开审理前,庭长带领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马陵山法庭法官助理张文砚说,王雪莲带着她们多次前往争议地块调查,组织当事人和村民就地块位置进行确认、测量记录,“我们在群众走访中也充分了解了争议地块的现状及争议焦点。”

  走访中,村民们反映,他们关注这块地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李达想要的地块即将流转承包。“有公司要将北侧这片地租下来种植蓝莓、草莓、猕猴桃,规模很大,给我们的租金不低。我们这里的土质很适合种果树,大家都签字了。李达这地块就在正中间,他要是把地要回去,这事就没法办了。”

  村民们的反映情况在李达这里也得到了印证:“调解时我也懒得说,我要地不是李帜说的因为当时那块地是旱地,现在平整得可以种水稻了,我就是不想把地流转出去搞什么规模化种植,到时候自己的地被别人弄得怎么样都不知道!”

  充分掌握地块、当事人心理等各方面情况后,巡回审判在村里公告后举行。盛夏午后,村民们几乎都来了,绿油油的稻田边,原告、被告举证质证,村民们旁观、评论。

  “真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比我们平时苦口婆心给他们说要学法、讲法效果好多了。”村委会工作人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巡回审判结束后,有村民来村部询问土地政策的,有询问土地出租怎样签订协议的,村部热闹了好一阵子,真是一个案子带动了全体村民们学法讲法!”

  “在这个案子中,虽然我们清楚大部分村民的意愿是希望规模化种植,别在李达这里被阻碍了,但我们没有,也不应该被这种意愿所裹挟。”王雪莲说,法庭依照法理和事实,最终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对涉案土地的互换经营,故在双方互换后李达即丧失了对争议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李达以其对争议土地享有经营权为由主张权利要求返还争议地块,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据此驳回了李达的诉讼请求。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

  换地风波落幕了,王雪莲对涉农村土地的法律问题思考还在不断深入。

  “庭长提醒我们,土地类案件广泛涉及确权、承包、流转、苗木等土地附着物处理等,涉土地的法律问题在马陵山镇很有标本意义。她希望我们年轻人结合审判实务,就这个问题找到解开普遍性矛盾的金钥匙,有效预防和化解基层纠纷,并提出合理的司法建议,在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同时,维护土地经营权顺畅流转,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文砚说。

  孩子和老人

  “认识雪莲20多年,可能因为都是女同志吧,特别能感受到她对孩子和老人的善意和帮助。”彭琳琳说起她代理的一个案件。

  2021年6月的一天,小沈和五个十来岁的同伴去学校拿成绩单,并约好到小沈的奶奶家里吃烧烤。

  烧烤架和碳块放在门口空地上,小沈用打火机点燃棉花生火,没有成功。小沈又拿来酒精瓶,第一次没点着,第二次点燃酒精时,火苗一蹿老高,直接蹿到离烧烤架最近的小赵身上。

  仅几秒钟,小赵全身着火,几个孩子手忙脚乱把火浇灭后,小赵被送往医院,诊断体表近80%烧伤。小赵家长起诉,请求判令其他五个孩子家庭承担近30万元的赔偿责任。

  当时小赵正处于植皮治疗最佳时期,家里的积蓄很快掏光了,无力继续承担高额的医疗费,而其他孩子的家长们还在就赔偿金额、赔偿比例争执不休。

  “雪莲庭长那段时间为了跑这个事,人都瘦了一圈,给五个孩子家庭轮流做工作,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沟通,终于使当事人就赔偿方案达成一致。调解的赔偿款一次性全部到账,孩子得以及时到上海的医院植皮。”彭琳琳说。

  彭琳琳不知道的是,案子审结快两年了,王雪莲还在密切关注着小赵的治疗情况,积极联系基层组织、机构给予救济和司法救助,为减轻小赵家庭负担、为孩子早日痊愈尽着一切努力。

  “做了妈妈之后,更看不得孩子受苦。”王雪莲说。作为帮扶留守儿童的“党员爱心妈妈”,她多年来一直坚持着进行志愿服务。

  “办案再忙,雪莲庭长总要抽时间给结对帮扶的小彬彬买衣服,带孩子出去玩。孩子以前可怕生了,现在见人主动打招呼,天天笑呵呵的。”村妇联主席单连娟感慨王雪莲所帮扶的孩子的变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情况,也体现在王雪莲对老年人群体的特别关注上。

  王雪莲说,每一起赡养纠纷案件的背后,大多会有一段辛酸往事和复杂难解的家庭关系。

  她提到审理过的两起赡养纠纷,一起是80多岁的李老太起诉三个子女要求履行赡养义务,另一起也是一位农村老太太,起诉六个子女要求赡养。

  两个案子虽然都调解成功了,带给王雪莲的内心感受却不太一样。

  看到李老太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走出法庭时,几个孩子谁也不靠近她,脸上满是嫌弃的表情,王雪莲忍不住哽咽了,不忍再看一眼:他们只不过慑于法律的威严,勉强尽孝罢了。

  而第二位母亲和孩子们争议的焦点在于老人不想采用轮流赡养的方式,希望到附近养老机构居住,这样既有同龄老人共同生活,也有看护人员随时照看,自己的生活也自由便利,这位老人的需求是获得更多的赡养选择权。当庭调解后,子女们都表示理解,搀扶着老人离开了法庭。看着一家人走出法庭的背影,王雪莲非常开心。

  “父母可以理解子女每个小家庭的不易,子女更要理解父母曾经的付出啊。”王雪莲感叹说。

  小小法庭,每天这样演绎着世间百态,诉说着人间冷暖。而王雪莲,努力让法庭成为老百姓能说理的地方。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