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构建和维护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执行工作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更是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最直观有力的体现。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全面贯彻落实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做实“公正与效率”,以执行“一件事”改革小切口撬动法治营商“大场景”。
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路径,实现综合治理机制融合
党委领导,联动单位建机制。坚持党委领导,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改革办出台全面推进执行“一件事”集成改革实施方案,围绕被执行人情况调查、财产控制、财产处置及线索移送4个环节,梳理73家执行协作单位、21家银行的123项协作事项,明确操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实现事权单位间的信息交互、协助办理。
系统集成,协作事项快办结。搭建执行“一件事”线上平台,建立申请、审核、执行、结果反馈的全流程在线办理模式,累计发起协作事项1.7万余次,平均反馈时长1.83天;有财产需处置变现的,由协作部门限期在线反馈处置意见,实现买受人“无感通办”“一次办结”。
法检联动,引进监督促长效。联合检察院出台在执行工作中全面推进检察监督实施办法,以“常态监督+专项监督”方式就刑事涉财等8类执行案件进行全流程监督,累计听取检察院个案及类案建议131次,问题整改率达100%;同时聚焦难点堵点,在司法与行政协作机制的执行落实、协作部门的高效履职上协同发力,推进不动产拍前函询、虚假诉讼联合甄别等协作机制运行实效化。其中“法检联动打击虚假劳动仲裁逃避执行被罚款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以疏通堵点、破解难题为导向,实现场景建设力量聚合
破解查人找物难。联合检察院、公安局搭建机动车查控处置“一件事”应用场景,自机制运行以来,发起车辆查控273次、查控到位83辆。建立“共享法庭+执行”工作机制,将320名庭务主任按村居类别纳入平台,发挥庭务主任熟悉社情民意优势,协助开展查人找物、执前督促等工作,累计执行到位金额4050余万元。
破解案款发放难。针对刑事涉众案款清退程序繁杂等痼疾,创新涉众案件案款统一发放模式,实现案款发还“就地领”,已为2.4万余名受害人发放款项2452万元。针对被执行人养老金发放工作量大等问题,建立养老金按月发放、全程留痕、跟踪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依法保障无其他收入来源的被执行人基本生活,已发放300次共计41.4万元。
破解惩治打击难。就打击拒执犯罪办理效率低等问题,公检法协同发力打造“线上移送、协同查证、全程监督”拒执犯罪办理功能模块。就刑财案件执行到位率低等问题,创新建立公检法司监“五维”联动机制,打造“法院—监狱”“法院—司法局”双向贯通执行模式,实时跟进被执行人履行情况并加强督促,已向监狱发送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413次,同司法局交流会商20余次。
以群众满意为目的,实现服务发展资源整合
执行辅助事务集约,确保“高效兑现”。突出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下设查控、外勤、网拍、案管4个组别,负责统筹、管理、监督、服务及共性事项集约办理等70余项细分职能,将执行辅助事务剥离集约办理的同时,全周期参与监督执行。
群众事项办理集约,确保“服务优化”。落实“执行畅联直通车”机制,多渠道公布执行法官、执行团队长联系方式;设立集咨询接待、恢复执行申请功能于一体的执行事务大厅,简单事项由窗口当场办理,查控、核实、处置财产线索由执行团队限时办理,全面落实“有信必复”工作机制。
涉企事务办理集约,确保“政策惠企”。畅通涉企执行绿色通道,配强买卖合同纠纷专项执行团队,落实执前督促等机制,今年以来,买卖合同纠纷平均执行天数50.66天,同比下降29.92%,执行到位金额2282万元。探索建立“企业白名单”,将近三年我市发展态势良好且有“造血能力”的企业纳入白名单,精准适用执行惩戒措施,帮助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作者系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