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如天,群众家中的小事,就是法官工作的大事。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人民法院通过设立家事少年法庭、组建“法官姐姐”家事审判团队,走出“情感问诊”“修复预防”的家事少审新路子,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荣誉。
营造柔性家的氛围
沙发、茶几、儿童游乐区、“和为贵”为主要元素的主题图画……走进凤山法院凤城人民法庭,映入眼帘的是温馨放松的会客式审判庭,“和为贵”为主要元素的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理念,让家事审判充满浓厚的家庭氛围,有助于缓和矛盾双方的对立情绪。
“我生病他也不管,真的是过不下去了。”张某觉得丈夫李某在其生病期间未履行照顾义务,夫妻感情日渐疏离,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凤城法庭庭长蒙丽君采取拉家常的方式,让双方在温馨的家事调解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放松的环境中让双方吐露心声,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理解包容,珍惜来之不易的婚姻。最终双方重归于好,承诺以后共同经营家庭。
近年来,凤山法院突出家事少审特点,打造柔性温馨审判环境,家事少年法庭始终围绕“和”的理念和突出“柔”的主旋律,向当事人展示理解、包容、担当的为家之道,落实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家庭责任,致力于当好处理家事纠纷的“粘合剂”。
“专业化家事少年法庭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在法律适用范围内,用专业化审判模式,将法与情贯穿办案始终,这既要讲法律,又要考虑人情、伦理、道德等因素。”法官邓陈怡告诉记者,他们改变以往一问一答的传统严肃庭审模式,从审问者转变为倾听者,用心疏导,柔性情怀贯穿到审判过程,有力化解了家事纠纷,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步诊疗法”化解纠纷
凤山法院以打造“法官姐姐”家事少审品牌为切入点,由熟悉壮语、瑶语以及本地习俗的女法官组成,同时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社区家事调解员共同参与,“法官姐姐”家事审判团队探索形成情感问诊、矛盾疏导、心理修复、案后回访、家庭教育的家事纠纷化解“五步诊疗法”。
2022年6月,林某与陆某离婚纠纷一案引起了凤山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的注意。经了解,丈夫林某与妻子陆某育有一儿两女,林某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对待女儿态度不好,因常年外出务工且和妻子经常发生争吵要闹离婚,这让孩子们产生严重心理负担,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走访中,家事审判团队到孩子们的学校了解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为了更好地化解纠纷,家事审判团队联合村干和妇联工作人员一起到林某与陆某的家中进行调解,通过“情感问诊”,对双方的矛盾焦点进行疏导,最终挽回双方的感情。在之后的回访中,家事审判团队发现双方还存在对孩子关心不到位等问题,就对这些问题逐一制定相应的策略并开展心理疏导。此后,家事少年法庭持续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给予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感谢法官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事后,林某感激地说道。
多元联动守护“家人”
“他转变很大,再也没有家暴威胁过我们了,谢谢法院发出的‘护身符’。”当事人周女士感谢地说。
2022年5月8日,行色匆匆的周女士到凤山法院求助。经了解,周女士与丈夫王先生婚后生育一儿一女,双方因感情不和而分居。此后王先生多次到周女士住处进行威胁并砸坏家里物品,严重影响了周女士和孩子的正常生活,周女士多次报警求救也未有改变。
家事审判团队受理此案件后,当即联合当地妇联、社区、派出所、心理咨询师开展工作,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随后承办法官和妇联调解员打起了“感情牌”和“法律牌”,王先生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进行深刻检讨。
凤山法院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整合妇联、公安等多方力量,探索形成“法院+N”工作模式,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多方联动的诉源治理新格局。2022年以来,联合县妇联为女性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联合派出所签订安全保护令机制,共织家暴防护网,共发放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240份、家庭教育指导令32份,人身安全保护令4份、司法建议12份。还在特色法庭功能房设置了家暴庇护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提供暂时的躲避之处。
此外,凤山法院以法庭为中心、“一村一法官”为网格、“无讼村(社区)”为示范点,形成“一村一法官+无讼村屯+家事少审”三级诉源治理机制,深入村屯(社区)开展巡回审判、纠纷调解,呵护存在裂痕的家庭,将家事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
凤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承祥表示,“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凤山法院将致力于家事和少审工作,为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少年健康成长贡献法院力量。”